第三十八节 于基地覆灭的阴影之下(2 / 8)

在红区这种开阔的地方,晶蜂很难于飞行中找到足够地掩护,在兄弟会的激光防御体系下简直就是靶子,因此干脆全部留在了后方。一方面,光棱坦克那孱弱地近战能力总是让班森相当担心自己的安全,有了晶蜂的保护,多少还是安心一些的;另一方面,离开了MARV的通信保障圈之后,双方想要通信就困难了许多,但只要在沿途散布晶蜂的话……虽然远远比不上MARV装备的小型陆基雷达强力,但移动型的信号中转器联系几百米外的另一个信号中转器还是没有问题的,像这样每隔一段距离就藏上一只做中转的话,和友军的信息互联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呢。

相较于消极防御地晶蜂,四足的恐惧散播者却是爬在了MARV的周边,于外围悄然守护着。虽然和晶蜂的定位差不多,只是玩具级的辅助单位,但由于体型的小巧,以及在陆上移动的敏捷性,它们可以轻易地在红区高大地晶丛中钻来钻去,使得敌方的轻型武器很难奏效。至于重型武器么,有着MARV这样优秀的嘲讽在,火力会被全部吸引走的吧?

从山顶到之前敌机盘旋着的山峰,从地图上看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而已,然而,若是走山路下去的话,因为地形的原因盘旋曲折,还要绕过挡路的小山,却是延长到了将近二十公里的路程。MARV的设计时速只有四十码,就算在下坡的山路上车速一时间到达了四十五码,想要到达目的地估计也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三辆MARV并排着冲下山来,虽然说是并排,但也是有着前后之分的。联邦军部的猛犸资源采集载具不论在火力还是防护上都逊色于另外两架,是以落在最后面以避免成为敌方首轮攻击目标;钢爪的猛犸重装碾压载具身兼最强地攻击和最快地修复,自然是顶在了前面吸引火力;至于ZOCOM的猛犸武装垦拓载具,其实仗着最强的钢化陶瓷护甲在身,是并不在意排在第几的,但为了防止联邦军部的机体落在后面太过突出被敌方的重火力注意到,也稍稍地减缓了速度,与钢爪的机体拉开了半个车距。这样远远看上去,排成一条斜线地三只怪兽便只是因为转弯之类的原因而稍稍有点不同步罢了,并不容易被注意到其中一只其实远弱于另外两只的事实。

当然,联邦军部也不是那种会只为了“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那种无聊的面子就去建造这种弱化版载具的傻子。猛犸资源采集载具的设计核心其实并不在战斗上。就和另外两架专注于输出和防御一样,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数量精简地主炮,半数储备地弹药,以及相比起另外两架来更为宽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