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四十架奥卡,从萨尔茨堡的前线机场起飞,然后,陨落在了距离距离红区边界仅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他们没能冲到萨拉热窝大神宫,甚至,就连航线上三分之一处的萨格勒布,都没有到达——那需要再多飞五十公里才行呢。
十位在这次战争中急速成长起来的精英飞行员作为长机,每人带领着三架锁定在战场控制系统EVA自律控制模式的无人伴随攻击机,灵巧地借助地面晶从的辐射掩蔽了自身的回波,利用高灵敏矢量升力风扇晃过了铺天的飞弹,以专门加装的陶瓷硬化蒙皮抗下了机炮的攒击……但是,面对激光,奥卡攻击机依旧是无力的。
当然,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呢。
挂满了挂架的音波扫描吊舱在一路上被像炸弹一般地丢弃着。娇小的形体使得它们功能单一,声学成像原理决定了其巨大的能量消耗,虽然听不见但强度极高的声波冲击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光学扭曲毫无疑问地指明了落点的所在。
每个吊舱的寿命只有一分钟左右。
联邦的造物可靠性相当地高,探测器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探测窗口被牢牢地把握着,探测声波以空气密度差的形式涟漪般地在原斯洛文尼亚的土地上纵横回荡着。
于是,联邦军战地指挥所的中央大屏幕上,保持在蓝色调已经数十天的战区地图之中,红区的边界以南的区域中终于现出了敌方的身影。
散弹塔、激光塔、光明石碑、防空导弹、光明石碑、微型地堡、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
当然,还有那些正在巡逻中的光束炮车。
这种中型载具拥有薄弱的装甲和笨拙的转向能力,但或许是由于需要负载车顶那门高功率激光炮的消耗,车内安有与车体定位完全不相符的大功率能量引擎,在不开炮的情况下,它们跑的倒是比坦克还要快些呢。
原本照理说,将近一个月来,联邦军早就应该摸清兄弟会阵地的攻击边界了,然而直到现在,警戒线的判断仍然毫无建树。如今看到这些移动中的光束炮车,指挥室中的众人立刻便明白了:这些不起眼地载具,自然就是让人无法判断的原因了呢。
借助光明石碑中的特殊分光光路,光明石碑允许其他拥有激光攻击手段的单位将能量在塔身内部完成汇聚以提升能量密度,然后集中发射出去。理论上,如果不考虑内部组件的使用寿命的话,聚集了足够光源的光明石碑的射程甚至能够提高到打击远在近地轨道地目标的程度。和其他使用脉冲电容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