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格载具自然是享受不到的,不过既然野战重工已经建起,这种使用涵道风扇驱动的小精灵也就随之出现在了基地中。
随便找了点借口,像是机体故障啦,控制失误啦,战损啦等等,便以这些合理的名义补充到了全新的,见联邦军部对这种便宜的东西并不在意,于是,换下的“损坏”机体便出现在了设计师们的拆解工房里。
作为垂直起降载具,气动外形并非像静不稳定型固定翼翼战机那样需要经过严格的风洞测试,只要推进器和重心之间布局合理,能够以足够小的消耗达成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说也就足够了,之后机体外观是使用气动布局抑或是隐形布局,也就权看届时的需求了。
原本从NOD处俘获的毒液战机,便是作为当下函道矢量引擎载具的顶峰之作,论其能源利用率以及在空战中的中低速超机动能力,便是联邦军引以为豪的奥卡系列也只得自愧不如。就是这样灵活的空优战机,若想发挥其超常的灵活性优势,仅仅依靠人类驾驶员那糟糕的并行处理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大部分组件的协调工作都得交由机载AI来完成,而为此,一套能够描述机体力学特性并实时调整的物理模拟器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使用了这套模拟系统,原本只是为了研发汽车而涉及过粗浅的空气动力学知识的设计师们才能这么快地将其摸透。
试验部队,顾名思义是试验新型武器的部队,而在联邦,这些部队中通常还存在着一批特殊的部门,其成员完全由来自各大科技巨头的研究员和设计师组成,负责那些试验品的现场验证与改进。
不管是试验品,还是那些科技精英,都是情报贩卖者眼中的美味佳肴,但是那种外人很难混入的地方,使用常规间谍行为并不合适,因此以各大财团为核心的行动机构只得使用军方的内部网络获取信息。
尤莉丝莉茜这几天正在烦恼这事呢,作为重工类企业的S.M.S并没有向网络安全方面延伸过业务,自然,没有足够的技术的情况下网络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一旦己方的驻地确立下来,其它公司便随时能通过网络获知这里的情况。
当然,所谓的获知并非是指基地设施像在民用电脑那样被他人完全控制——那样其实也得不到什么,毕竟研究机构的资料存贮系统通常是物理离线的,军方的系统又非常警觉,侵入到那种程度的话一定更马上就会暴露的——而是更加隐秘的通过观察基地的日常动向的信息推敲。
这其中,自然是包括了维修机器人的。
为了快速修理各种载具,维修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