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治黄” 下(3 / 5)

官僚 大虚无痕 3656 字 2021-06-11

第二天,胡晨阳就陪伍青青一行来到郧北县。

这些天,郧北县委书记李崇光、县长方启扬正为“治黄”的事着急上火呢,毕竟,黄姜市场虽然烂,总还是郧北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现在,要“治黄”了,可千万不能把这个产业给治趴下了啊。

见胡市长果然请来了赣源药业的伍总,李崇光和方启扬心里都踏实了些,看来,胡市长也是希望黄姜产业还能发展下去的。

应伍总要求,李崇光等人带着伍总一行察看了黄姜种植基地和皂素加工“作坊”。

在黄姜地里,大家发现,有农民在黄姜地里套种了玉米,胡晨阳问姜农:“这样不影响黄姜生产吗?”

姜农回答:“有是有一点影响,多施点肥罗。没得办法,黄姜卖不出好价钱,不种点粮食,都要饿肚皮了。”

胡晨阳又问:“以前有没有人种过?”

“有。”姜农回答,“有个种黄姜的大户,去年就在一块地里试验过,行得通。”

胡晨阳放心了,对李崇光道:“还是农民有办法,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李崇光道:“早几年,种黄姜效益好,你想让他们套种玉米,他才懒得理你呢。”

大家都笑。

在乡镇的黄姜加工“作坊”,大家看到了皂素提取过程,工业废水散发着一种刺鼻的气味,随地流淌。

回到县里,伍青青又去考察了郧北县“黄姜科研所”。

黄姜科研所是县科委的下属单位,只有5人,说是“科研所”,其实也没什么科研能力,也就是为县里的姜农和皂素加工企业提供一点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当然也收点“信息费”。

但是,科研所的工程师邹应良却是利用有限的条件,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实验:改进皂素加工工艺。传统的黄姜提炼工艺,黄姜中大约有40%的淀粉在生产中没有被利用,而是被酸水解,直接进入废水排放。邹工尝试用酶替代酸水解,得到葡萄糖液,分离葡萄糖后可以获得酒精,然后再用黄姜渣提取皂素,从试验情况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这种用酶替代酸水解的方法,如果能大量应用在实践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受条件、经费、人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邹工没办法做反复、大量的实验工作,研究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下去,也就很难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

得知这个情况,伍青青和廖博士都眼前一亮!廖博士追问了邹工几个细节问题,作出了判断:“邹工的思路是对的。当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