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章“治黄”
陶老大在郧城市几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希望郧城市治理好丹江水库的周边环境,确保向北方、向京城人民送上一江清水万红玉、胡晨阳也就一再保证:“一定会注意环境问题,一定会向京城人民送上一江清水,请党中央放心,请京城人民放心!”
然而,要确保向北方、向京城人民送上一江清水,也殊为不易,这意味着郧城市要彻底治理好丹江水库的上游环境,杜绝一切污染源。
这其中就包括“治黄”。
这个“治黄”,可不是“扫黄打非”的黄,而是指黄姜产业给郧城市带来的严重污染。
郧城市的黄姜产业,远没有郧北县委书记李崇光介绍的那么乐观,它存在二个严重问题:
一是生产过剩。前几年,黄姜产业确实给“姜农”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正因为如此,各地一哄而起,不光是鄂省种黄姜,其他十几个省份也种,尤其是陕省,一下冒出50万户“姜农”!有个统计:国内的黄姜可生产皂素4500万吨,而国内需求量只有1600至1800万吨,国际市场对皂素的需求量约为3600至3800万吨,而越南、墨西哥等国也是黄姜生产大国,产大于供,导致黄姜价格连年下跌,种植黄姜的效益下降,“种时是个宝,种出来不如草”,“富农”项目成了“坑农”项目。
黄姜是药材,药材不能当饭吃,尤其是黄姜,它可不是“生姜”,生姜还可食用,还可加工成“小吃”,黄姜的味道可是苦的,苦的难以下咽。
二是污染严重。郧北县有些乡镇到处是手工作坊式的黄姜加工点,因为加工工艺落后,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河流后,严重污染了水质。
现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要做到“一江清水送京城”,就必须彻底治理黄姜污染问题。
市里成立了治理黄姜污染领导小组,胡晨阳亲自担任组长,工业副市长邱国明、农业副市长刘斌担任副组长。 ~
治理黄姜污染,是个硬任务,却也是个棘手的任务,它涉及到郧城市几万“姜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强行“治黄”,搞不好就会激起民怨。
……
伍青青来郧城了。
上次,她接到胡晨阳的电话,让人收集整理了黄姜的情况,包括当前黄姜市场很烂的情况,她都知道了,心里有些笑胡晨阳:“你小子为了发展黄姜,想让我进入这么烂的市场?你也不希望伍家的产业因为黄姜而赔得‘底儿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