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南水北调 上(1 / 4)

官僚 大虚无痕 3434 字 2021-06-11

?

第二十六章南水北调(上)

胡晨阳在德修县当县委书记时,曾经积极争取上一个国家级大项目:白岭核电站,为了争取这个项目,还请乔树军的大舅舅、大舅妈出面,请陶老大发了话。

大舅舅还说:陶老大希望有机会见见伍家的这个外孙女婿。

这本来是一个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胡晨阳并没有主动去见陶老大。

胡晨阳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在郧城市见到了陶老大。

……

省里提前半个月就通知郧城市,陶承启同志可能要来郧城市看看,重点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丹江水库,请做好接待准备。

陶承启就是“陶老大”。陶老大是留苏回来的水电专家,当过水电部长,大半生都与水电有关,长江三峡电站和南水北调工程,都是在陶老大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作出的重大决策。现在,他退下来了,想要实地看看,也算是“水电情结”吧。

“南水北调”,顾名思义,就是将南方的水调往北方。是国家为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而决定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按国务院规划,南水北调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与鄂省有关的就是“中线”,准确地说,就是从郧城市下辖的均州市境内的丹江水库调水,向华北平原的中西部地区供水。按照规划,丹江水库之水,是经淮海进入豫省,穿越黄河,继续沿太行山东麓、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穿越漳河,经冀省进入京城,主干渠全长1432公里。

南水北调的成本其实很高,有人测算,如果利用海水淡化,每吨水成本大约是3元,而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成本是10元,甚至有人加上“隐性成本”估算后是18元!

当然,海水淡化,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句话:北方用水需求量太大,地域也宽广,想“淡化”也化不过来。

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社会意义上说,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染型社会,也促进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从经济意义上说,是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当然,工程本身也扩大了内需,提振了国内gdp。

国务院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鄂省也成立了南水北调局。

南水北调工程,均州市的丹江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源头,对郧城市而言,南水北调工程可谓有利有弊。

不利影响包括: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