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党校的日子 三(2 / 4)

官僚 大虚无痕 3514 字 2021-06-11

,那个没来报到就提拔了的家伙,是齐鲁省的,叫孔杰,据说是孔子的后人,他这是次援藏,每一次去,都破格提了一级,现在,已经是自治区常委了。”

看他的表情,很是羡慕。

江宝俊,徽省机关工委副书记,他跟大家分享了几句有关党校的顺口溜:一是“学习学习,休息休息,米西米西,联系联系”;二是“学学词儿,养养神儿,交交人儿,认认门儿。”;三是“党的干部上党校,党校的文凭最好要”;四是“进了党校门,领了二个盆,认识几个人,方便走后门”;五是“远看是座庙,近看是党校,一帮分子在深造。”

听得大家都乐,结果又“交流”了几条新的,诸如“新三大传统:理论联系经济,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上面的政策很好,下面的政策好狠”;“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和石化,看门的挣不少”等等。

说起“看门的挣不少”,倒让胡晨阳想起一个笑话:在庐阳市委家属大院,有位看门的老头,有次从垃圾桶里拾到一只火腿,火腿表面是有些发霉,刮去表面,里面的肉照样鲜美。就这只火腿,也顶几百元收入了。

副组长彭海芸,冀省妇联主任,曾经担任过地级市长,她很细心,拿出了一叠复印好的卷子,道:“听说入学新生都要测试,题目很难,有‘杀威棒’的意思,我想办法弄了去年的测试题,请大家抓紧时间预习一下,争取考个好成绩,为我们一班也为我们3小组争光!”

胡晨阳接过试卷,看了一下,还真有些难度,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想混个及格都有难度。

马向军也在这个小组,他出身军人世家,自己也当过兵,正师下来的,看过试卷后,他一脸苦相:“这个太难了。”

彭海芸道:“胡晨阳,你能不能辛苦一下,先做一遍,搞个标准答案出来,我再拿去复印?”

李洪波也道:“哎,晨阳,你就辛苦一下。”

胡晨阳微笑道:“我也水平有限,试试吧,有不会的地方,也可以请教高人。”

大家都说好。

几天后,果然测验,据说,一班的成绩还算好,在一班则是第3小组最好。

……

三月的京城,正是“倒春寒”的时候,雪后极冷,白天都是零下几度,几位南方来的学员耳朵都快冻掉了。

有意思的是,今天讲课的黄教授也是捂着耳朵进来的,估计也是南方人了。

果然,黄教授说话还真带点南方口音。

黄教授上来就来了点小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