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典礼第二天就正式开课了,党校上课,基本上都是专题讲座形式,学术味道颇浓,通常一堂课下来,半天也就过去了,授课老师确如贾主任所说,大多是博士生导师、教授级别,理论功底十分扎实,稍年轻一些的老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也有老师上课时什么也不带,提纲都,全装在脑子里了,说出来的东西,脉络清晰,概念明确,让人不得不服。
这种级别的专题讲座,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追本溯源,引经据典,推陈出新,内容翔实,数据扎实,理论联系实际,也不乏深刻的反思,确实让大家开阔了视野。
说党校的老师站在了理论前沿,思想前沿,此话不假。
课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所谓“三基本”之一。
主讲老师叫王震江,中央党校著名的“三王”之一,据说,他以辩论见长,曾经跟同学玩“游戏”:他一人作为“正方”,让全班同学作为“反方”,全班同学都辨他不过;紧接着,他又反过来作“反方”,让全班同学作“正方”,全班同学就拿他刚才的观点反驳他,居然还是没辨过他,同学们“很受伤”,王震江则名声大振。
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拿一班的同学“消遣”?
他讲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说到底是我们人的“老祖宗”,丢不得,要继承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二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关于剩余价值,以前只强调工人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现在,我们承认:资本家的管理其实也是一种劳动,也参与了创造剩余价值,那么,资本家所谓的“剥削剩余价值”,至少有一部分应该算是合理的劳动所得,换句话说,这部分不能称之为剥削?
在谈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途径时,杨教授指出:其实,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资本主义,现在有人认为,当今的华夏,其实搞的就是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我们人自己的解释,是叫做“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
特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啊。
课后,有同学开玩笑说:如果当初将资本家“剥削有功论”,换成杨老师的“参与创造剩余价值”,或许,更能得到党内的接受。
所以说,理论需要创新。
或者说,只要政治需要,总会“创新”出“理论”。
也有人说:没用,只要“老毛”不接受,什么理论都是反动的,整不死你。
……
在党校学习,学习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