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组织部对胡晨阳考察时,市委组织部也来了一位副部长参与。到了这个时候,考察其实就是“认认真真走过场”。考察进行得很顺利,无论是民意测验,还是找班子成员单独谈话,大家对胡书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德修的干部也很有意思,在谈话中几乎都向省委组织部的领导表示:提拔胡书记是应该的,我们完全赞成,就是希望胡书记能继续兼任德修县委书记,那怕只是在德修县多呆一、二年也是好的。省委组织部考察组组长姓杨,干部一处副处长,他自然知道胡晨阳是什么人,乔树军的爱人嘛。杨处长能担任这次考察任务,也说明他是刘家麟部长信得过的人。不要说考察顺利,就是出现什么不顺利的情况,他也有办法化于无形。单独谈话,就更是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即使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人说了对胡晨阳不利的话,也是可以归结为“极个别”的看法,是不可能影响结果的。
对组工干部而言,领会和贯彻领导意图才是最重要的。在结束考察之前,杨处长找胡晨阳谈了一次。杨处长呵呵笑道:“很好,考察工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得出,上上下下对你的工作都很满意,评价很高啊。”胡晨阳自然是要谦虚一下:“谢谢杨处长。”“哎,不用谢我,确实是你表现突出。说实话,这么些年,我也参与过很多次干部考察工作了,如此顺利的,不多啊。”……考察结束后,省委组织部也很快完成了相关程序,部务会也已经通过了,就等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刘家麟对这事也有些急,现在,不光是俞泽民有可能离开赣源省,就是刘家麟自己,也可能交流到其他省份工作。中组部原来就想把刘家麟交流走,只是因为俞泽民不同意,才留在了赣源,现在,如果俞泽民也走了,刘家麟还能在赣源呆多处,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晨阳入常的事,得抓紧办。这年头,30岁不到就晋入副厅的,全国也不少了,相比他们,已经34岁的胡晨阳似乎也没什么年龄优势。
赣源省目前的情况,似乎有点复杂了。这也是因为,俞泽民要走了。通常,要走的领导,在提拔干部时,会慎重一些,一般只是安排一些必须安排的“身边人”。当然,也有二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有的领导临走之前,会大肆提拔干部;而有的领导为了避嫌,干脆一个也不提拔。那种突击提拔干部的情况,一旦做过了头,会引起强烈反弹,搞不好那些被突击提拔的会全部无效,如果是那样,对这些“得而复失”的干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俞泽民一贯的谨慎,似乎是不会做出那种突击提拔干部的事情,但也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