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高明亮时,就是曾一清带队,那次,曾一清还亲自带人去了胡晨阳的家乡,想看看他家里是什么情况?结果,得知了胡晨阳家里很穷,房子还是陈旧的老屋,胡晨阳还向村里捐资助学,这事让曾一清动摇了,不忍心再“下手”,只得向乔光荣请示,否则,胡晨阳那有今天?
如今的曾一清,已经是副书记了,而胡晨阳,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县委书记了。
世事难料啊。
郑文学的案子,也是曾一清在抓,所以,他对此案的复杂程度,非常了解,按他的想法,是想一查到底的,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反弹,不光是浔阳市委有想法,就是省里有些领导也找了俞书记,希望德修县能先“稳一稳”。
省里派出胡晨阳去德修县,也是希望他能“稳一稳”,但这并不代表郑文学案件已经划上了句号。
其实,只要胡晨阳能够掌控德修的局面,他在德修调查一些人和事,比省纪委长期呆在德修县要更方便,成本也更小。
曾一清很是热情地跟胡晨阳握手,拉着他坐下,还亲手给他泡好一杯茶。
然后,曾一清才道:“晨阳,德修县的情况很复杂吧?”
“是,相当复杂!”
“恩,复杂的局面,是最能锻炼人的,我看好你。”
“谢谢曾书记。”
“今天约你来,是有些情况要告诉你,不作记录,你心里有数行了。”
“好。”
曾一清道:“郑文学的问题,你是已经知道了,确实问题不少,买官卖官,插手工程,权色交易,而且,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是长达几年,而这几年间,县长钟建国他们并不干预,据说关系还不错,然后,两人突然就翻脸了,郑文学问题多多,哪里经得起查?”
“是。我在德修县,也听到不少,郑文学确实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恩。郑文学对自己的问题倒是基本上都承认了,只是,他一再提出:钟建国问题比他的问题要严重得多,他们少数几个人,把持了德修县的钨矿资源,不知道从中捞了多少钱。”
胡晨阳问:“钟建国手里有证据吗?”
曾一清摇头:“没有多少证据,他说,他倒是安排了人在寻找证据,但是,也就是在这时候,他被人举报了,说白了,人家抢先动手了。”
“是。”胡晨阳很认同这个判断,道:“曾书记,从我在德修听到的一些反映,钨矿的情况是很复杂,有逃废银行债务,有人为减免税收,有隐瞒矿难事故,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