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建国对胡晨阳有些新的认识了。
想了一下,钟建国诚恳地道:“胡书记,你说的对,我感觉,你说的农业,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了,是新型农业,是一般的个体农民想都不敢想,或者想了也无法无法做到的,所以,才需要农业招商,是这意思吧?”
“对啊。”随后,胡晨阳举了新峡县规模化养猪的例子:“猪多了,很自然的,人家粤海省的老板就愿意在新峡县搞肉食品加工了,因为你能满足人家的规模化生产要求,人家就地加工猪肉,各种成本都降低了,何乐而不为?”
“是这个道理!”钟建国还真是佩服胡晨阳了。
同时,钟建国心里也有些感慨:“要是自己是德修的书记,胡晨阳是县长,有这么一位得力的县长,该多好啊!”
可惜,人家是书记,自己才是县长。
胡晨阳接着道:“分管农业的县长以及农业局长,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身体也要好,如果老卫身体不好,应该考虑调整分工。或者安排人协助其分管农业工作,总之,要有人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在下面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我同意。”钟建国诚恳地道,“胡书记,前几年,全县大修公路的时候,县委班子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后来,郑文学等人搞买官卖官那一套,对干部队伍伤害很大,可以说,葬送了德修县的良好发展势头。”
表面上,两个党政一把手在一块越说越投机,其实却是各怀心机。
胡晨阳想的是:先从农村和农业入手,就能最大限度地把乡镇干部团结在县委的周围,农村稳住了,执政基础就打牢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钟建国想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胡书记懂农业,愿意把农业抓起来,当“农业书记”,当然是好事,他有事做了,也就不会没事瞎折腾了。这种有背景的人,下来就是镀金的,只要德修县经济搞上去了,不出大的问题,几年后就又提拔到别处当官去了。到那时,上面总不会又派一位县委书记来吧?
钟建国已经搞倒一位书记了,而且是一位强势书记,现在来了一位不知道是强势还是弱势的书记,别的先不管,与新书记搞好团结还是有必要的,如果能控制他,利用他背后的靠山,那就更好了。
两人商定:趁热打铁,尽快把加快农业发展问题提交县委常委会,统一班子认识。
接下来,胡晨阳又提到交通问题:“德修县这么一个大县,没有铁路,就靠公路运输了,按理说,应该大力发运输公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