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徽章,代表他曾经担任过少先队、团、党的最高领导职务。
乔树军和胡晨阳在大学读书时,都见证了耀邦同志去世及此后所发生的那场**,他们那一代人,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与耀邦同志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
胡晨阳道:“历史总是这样,后人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前人的一些东西,包括所谓的‘历史定论’。”
乔树军明白胡晨阳的意思,此类话题太沉重了,不宜多说。
乔树军换了个话题:“昨天在电视站还看到一个‘熟人’。”
“谁?”
“孟庆东。”
“不认识。”
乔树军道:“我以前跟你说过的,团中央副书记,也是我的学长。”
“哦,他有没有四十啊?”
“应该有吧?”乔树军很有些感慨的样子,“我上大学时,教育部组织了一个‘祖国在我心中’全国大学生演讲团,孟庆东就是演讲团成员之一,很风光的。”
“全国大学生演讲团?我怎么不知道?”
“你?”乔树军道,“我上大二时,你还是高中生哩。”
还真是这样。
胡晨阳道:“听你这样一说,孟庆东也是你的偶像吧?”
乔树军笑道:“想当年,我们全校女生有一多半都把孟庆东当作偶像的。”
她这样说,其实就是承认了。
胡晨阳摇头:“有这么夸张吗?”
随着乔树军的讲述,孟庆东这个人还真有不寻常的经历。
孟庆东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大右派”,儿女都跟着受牵连,孟庆东小小年纪下放到农村,在那里与当地一个农村女子成了家。后来,孟庆东父亲被摘除“右派”帽子,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入党,表示自己不过是“被母亲错打了的孩子”,怎么能记恨“母亲”呢?这一表态,经过媒体宣传,后来成为著名的“错打论”,很受官方肯定和器重,孟庆东父亲被树为典型,迅速得到提升,出任中央宣传部要职,孟庆东复习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继续读研,这时候,他在农村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孟庆东坚决不肯,还将她接到了城里,因为没多少文化,就在街道工厂做了普通工人。
在80年代,还是比较突出政治的,象孟庆东这样一个党员学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历尽磨难而又“无怨无悔”,学习又刻苦用功,还能对农村的妻子不离不弃,从各方面说都接近完美了,孟庆东也被学校树为典型,研究生毕业以后,孟庆东坚决申请去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