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事情。
逆向思维一下:如果在高明亮出事之前,市委调胡晨阳去市委政研室,哪怕不提拔,平调,胡晨阳也是乐意去的。
记得乔树军也说过,如果不是高明亮出事,省委组织部很可能就会调胡晨阳去参与《赣源组工》的编辑工作,真要有这样的机会,胡晨阳也肯定会“屁颠屁颠”就去了。
去上级机关工作,即使职务没上去,“层次”也上去了。
“层次”很重要啊。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就因为自己已经担任过乡里的“一把手”了,再去“玩笔杆子”,就适应不了?
这里说的“适应”,其实有二层意思:一是能力上要适应,所谓“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二是心态上要适应,当过了乡镇一把手的人,有人说是半个“土皇帝”,心都“野”了,再回过头去“玩笔杆子”,守“清水衙门”,心态要是调整不好,还真可能不适应,甚至出问题。
胡晨阳相信,自己本质上还是一个“书生”,以他的“功底”,以他多年担任领导秘书的“修为”,应该能够适应。
而且,到政研室后,正好可以“充电”,可以以庐阳市为背景,从“中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一些政治和经济理论问题,这对于胡晨阳今后从政,会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和准备。
胡晨阳还年轻,当“一把手”的机会还很多。胡晨阳记得,汾省某市有一位著名的“改革明星”,就是“栖身”在省体改委“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后来获得省委**赏识,下到市里当**,到任后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很是干成了一些事情,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作为,为华夏的政治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也产生了“轰动效应”。
胡晨阳还记得:有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新星》,剧中的男主角李向南,也是从省委政研室下到“古陵县”去当县委**的。
据说,汪国本就很欣赏《新星》,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书。庐阳市电视台将《新星》重播了三次,不知这是不是汪国本的意思?
对胡晨阳来说,如果能去政研室,且担任副主任,绝对是件好事,没什么好犹豫的。
想清楚了政研室的事,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担任汪国本的秘书呢?
这个问题,远比担任政研室主任复杂得多。
……
第二天上午,胡晨阳刚进办公室,电话铃声就响了,居然是高明亮打来的。
高明亮道:“晨阳,你那个驻村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