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露卵”的地方当书记,还真的不如在葛山乡当乡长来得实惠。但是,想要原地提拔,却又很难。
现在,一个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比较容易出干部,但是这个“出干部”,也搞出了很多“花样”,其中就有一条:提拔你可以,不原地提拔,而是提拔到条件差一点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平衡”,或者说是“潜规则”。
现在,刘章权的提拔就属于这种情况。
刘章权当然更想在条件好的乡镇当书记,但是,想上个台阶,就得暂时吃点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也是“老油子”了,懂这个。他心里有数,目前只能先到冠城乡来,先上个台阶,在冠城乡干上一、二年,差不多了,再想办法调回葛山乡当书记。
有些事,貌似很难,其实懂得操作以后,也不难。
葛山乡出来的,要不会操作,那就白在葛山乡干了。
有了这个打算,刘章权对李诚彬一再强调的“班子团结”也是心领神会。为什么反复强调班子团结?就是要保证稳定么,班子团结了,就不容易出问题;有问题也不容易暴露,一、二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何必搞得鸡飞狗跳?
他跟胡晨阳不一样,胡晨阳还年轻,又没成家,又是高明亮用过的人,能下来当这个乡长,已经很难得了,这次下来,在冠城乡呆个三年五年甚至五年八年的也说不定,刘章权可就不同了,家在葛山乡,不可能把家搬来的,少不了要隔三差五地回葛山,自己不在时,乡里的工作就要交给胡晨阳的,如果二人关系紧张,甚至势不两立,那还放得下心把工作交给他么?
团结很重要啊!
所以,刘章权对胡晨阳也抱了团结之心,二人都有诚意,事情就好办了。
刘章权对胡晨阳也早有所闻,是个才子,脑子相当好用,人也比较好相处,二人一交流,果不其然,首先,胡晨阳很尊重他,每次来他办公室,都主动给他敬烟、倒茶,这虽然是小事,但说明人家有诚意,能做到这一点,就不简单。
其次,胡晨阳思路非常清晰,提了一些设想,他听着都很新鲜,但又切合实际,并不是异想天开的,看得出,胡晨阳想出那些道道,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说明他是一心一意想把乡里的工作搞上去。
这就很难得了!这个时候,刘章权就有些明白了,夏县长为什么会得了个外号“夏力荐”,人家力荐胡晨阳,也是因为胡晨阳确实有能力、有水平么。
也难怪,李书记他们也不想压他了。
刘章权尽管有到冠城乡“镀金”的思想,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