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运算,杜克终于从自己旗下杜氏重工选择出了更加适合的替代材料。
然后要王教授的团队使用这些材料重新制作了主要部件,将原型机体积比之前设计的增加了2倍以上后,模拟仿真应用测试终于通过。
这样新一代的原型机就从原来5米见方变成了10多米见方大小,看上去笨重了很多,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新原型机虽然臃肿了不少,但是初步简单测试显示基本上达到设计性能指标。
对于这个仓促间改动很大的全新设计,担任现场测试总指挥的王允祥教授其实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尽管在之前的低负载测试中原型机的表现同设计水平基本吻合,运行良好,但是谁也不敢打包票将负载推进10万千瓦以上的负载下是否还能如此顺利。
“1万千瓦发射准备,第一次试验开始。”王允祥教授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后,打开话筒命令道。
很快,远处的束能电磁发射器开始转动起来,瞄准天上的目标,一分钟左右终于瞄准到位,发射出了第一股束能电磁波,杜克可以看到,在强大的电磁波穿过的空气中,仿佛像闪电一般释放出一缕极高极细的火花。
为了确保安全,不至于被意外扩散开来的强大的磁辐射误伤,此刻束能电磁发射器离杜克他们足足有2公里,同时在这套束能电磁发射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人员也进行了全面的疏散工作,束能电磁发射器的所有操控都通过远程有线遥控来指挥。
如果不是极为注意这边,谁都不知道在这个烈日炎炎的白天,天上还能够产生像闪电一样的火花。
“击中目标,电磁波到达目标的扩散面积为20平方厘米,能量密度223.5瓦立方厘米,发射系统50米区域范围,电磁辐射强度55微瓦平方厘米,100米区域范围外,电磁辐射强度40微瓦平方厘米,第一次发射成功!”很快测试结果就反馈回来,看着监控系统上的数据,王允祥教授怦怦直跳的心终于平复了一些,这个结果同理论计算值相比几乎一致,说明系统运行相当正常。
而从束能电磁波发射器的周边电磁辐射来看,证明能量泄漏相当微小,第一次试验相当成功。
受此鼓舞,测试团队很快测试了3万千瓦、5万千瓦、8万千瓦……一步一个台阶地不断增大发射功率,每一次的试验结果都同理论值非常吻合,证明这套束能电磁波发射器原型工作非常正常。
眼看整个测试工作就要圆满完成,王允祥教授信心满满地下达了最后一次满负载发射测试的命令,只见空中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