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杜克一起来的,还有十号工程聚集起来的一群核反应研究专家,此刻他们正看着杜克设计的这个堆芯指指点点,从体积上看,杜克的这个堆芯比起现同等功率的实验堆来说要小至少三分之一。
虽然说杜克采用的研出来的特殊合金材料,测试的各项参数比起常用的材料看起来也要高出很多。
但是由于没有实践检验过,这些专家还是担心这个缩小了很多尺寸的堆芯能不能经受住压力,他们看来,杜克的这个堆芯设计好多地方用料过于节省,大幅减小了铸件的厚,对于堆芯的安全保护有些过于简单了。
虽然说这个只是做实验用途的堆型,可以调整模拟试验投料数量来保证这个尺寸没有问题,但是这个东西毕竟非同小可,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一般设计都是以保证高的冗余为要务。
让他们好奇的是,杜克究竟这个堆芯采用什么技术,才能够输出能够带动不同功率电设备的高温蒸汽出来。可惜现这个堆芯基本上都装备完整了,专家们也就是能够看看外部特征,而从这个外部特征一点都没有透露出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专家们甚至都搞不清楚杜克的堆型究竟是什么水平,是3代半?还是第四代堆型?
毫无所获地看完了核岛这边的安装,有些大失所望的专家们来到了主控机房,立刻决定眼前一亮。
通过a型显示屏无缝拼接的巨大幕墙,给人以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按照施工方面的介绍,这种超大规格的幕墙,除了电视台,就是航天基地能够看到了。据说成本价起码都是上千万以上,这种大手笔,别的实验堆是根本看不到,实有些太烧钱了。
而一排排整齐的操作台,给专家们的一个感觉是整个实验堆的自动水平非常高,从现看到的情况来看,专家们没有看到别的地方有需要手工精细调整操作的地方,基本上所有操作都集到了这个主控机房上,除了极其异常的情况下需要对某些地方进行灾难恢复操作。
杜克的实验堆完全摒弃了人工操作的地方,要不是地球上的电脑性能同比莱姆星空差距太大,杜克是用不到这么多的操作台,这是一个实验堆,杜克不仅仅是要确保实验堆正常运行,还要采集很多同运行不相干的数据进行分析。
所以虽然这个实验堆输出功率很小,但是传感器的使用上,足足用了比一个正常核电站都要多几倍的数量,一旦实验堆正常运行,将会有海量的数据输送出来,要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需要大量高性能计算机,才能实时了解实验堆是否运行正常,各个设备承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