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二王冢2(4 / 5)

着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听从过父亲的话,现在父亲去世了,作为儿子得顺从于他老人家才是,按照他生前遗愿把他葬在鼎足山上

二王冢因山为坟,东西并列,令人遗憾的是,房门却好像开在山前,房后是河——南倚菟头山,北临滔滔淄河如果说齐桓公死后被葬在这里,显然是他几个不听话的儿子所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古代人们大都相信“阴阳”,认为人死后是去了阴间,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事死如事生”,帝王也是人,显然也不例外所以对陵墓的选址自然不能马虎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管仲为相,选贤任能,锐力改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首霸春秋作为齐国君主、春秋首霸,其陵墓的选址必然颇费心思,完全不可能对自己的另一个世界如此轻率同样如此,其后即位的任何一位君主,也绝不可能漠视影响自己统治地位的任何行为

然而,自齐桓公被葬到鼎足山以后,临淄作为大国京都的风脉,便真的被破坏了;虽然当今的临淄,没有西安的雁塔,北京的故宫;没有平遥的票号,苏州的园林,没有威尼斯的水巷,古罗马的石柱------这里地面上的古建筑已片瓦无存,早成废墟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却使这里成为了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国家政治中心的选择上,自战国以后的岁月里,当年的齐国故城临淄始终没能再度为京,更没有像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那样几度为京出现在当今世人面前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小镇——齐都镇而已,就连区政府驻地,也早从这里迁移到了辛店当年的中国第一都临淄城落成这种局面,实在让人惋惜

难怪当地民间有:“齐王埋在三山口,临淄永世不为京”的传说,如此意味深长的俚语也许这是历史的巧合

那么,后来相继即位的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咋还会选择葬在这里?

其实自齐桓公阴差阳错被葬在鼎足山始,种种的这些疑问都随着一代国君的病亡,统统被一堆黄土掩埋

两千余年来,无数的谜团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累积,使田齐王陵蒙上了一丝神秘的雨雾云霭

熟悉齐国历史的人们,对公元前643年10月7日这一天不陌生吧?这一天就是周代齐国国君齐桓公病逝的日子

那年齐桓公73岁,害了重病早有篡位之野心的易牙、竖刁、开方三位佞臣,就抓住这一时机,派武士把守宫门,说国君要清静,不许任何人进宫问安并将伺候齐桓公的底下人,不论男女一概轰走卧室的四周,除了那个用以丫头钻进去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