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鹿科。体长一米多,尾短,雄性有三叉小角。冬毛稍长,浅棕色,屁股上有白斑。喜食嫩树枝、浆果,善奔跑,和鹿一样被称为“草上飞”。秋冬之际,常三五成群,其肉似鹿肉,鲜美可食。毛脆皮薄,不能为裘,但隔凉隔热,多用做狍皮褥子。
狍子又叫傻狍子,因为这种生物,头脑不十分灵光,在诡计多端的人们面前,常常死得很愚蠢。
有件魏瑶亲身经历的事情,她记得非常的清楚。那次,魏瑶和爸爸坐在车里从山上回家,天色慢慢的黑了下来,远远的就隔窗看见,前面的公路上有只狍子站在那里,似乎是因为听见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所以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驾驶员打亮了汽车的大车灯,本来想跑的狍子转过了头看了看,似乎明白了,又迈开蹄子想跑。
驾驶员接着按了两声喇叭,那只狍子停止了跑动立刻站住了,好像在问:什么情况?什么声音?所以,狍子就是这样蠢死的。
关于“棒打狍子”,也有的人是这样说的,山里的居民如果家里来了客人,需要招待,家里的男主人就拎一根棍子出去,没一会儿功夫,就打了一只狍子回来......
当真是这样吗?那当然是有些夸张的说法了,狍子哪怕再傻再糊涂,也不会傻站在那儿等你拎着棍子来打它吧!
有着“草上飞”名号的家伙,可是转眼间就能跑得无影无踪的。所谓“棒打狍子”,是指发生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数九寒天,山上的泉眼儿是冻不上的,流出来的都是天然的地下温泉水。水不断地涌出来,流出来的泉水很快的冻结成冰。
一天又一天,泉眼儿的附近都冻成几米、乃至十几米宽的滑冰面,有些地方平整得像玻璃一样。
狍子的偶蹄不防滑,无法在冰上站立、行走,犹如初学冰刀者。当然,在正常的情况下,狍子们是不会跑上冰面的。
但有的时候遇上了危险,便慌不择路,一气儿的乱跑,经常会窜到冰面上,四个小蹄子挣扎几下就滑倒了,在冰上扑腾着,再也站不起来。这个时候,要是碰上了,拿根棍子就能把狍子打死,也可以捉活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天降几天大雪,山凹、沟堑都被积雪填平了,雪的表面被太阳照射融化了,不久又冻上一层厚厚的硬壳。这些可怜的狍子们,不慎踏进雪瓮,蹄子就会卡在那里出不来,四蹄悬空,只能干瞪着眼巴巴儿的等死。
因此,每到大雪过后,到山里去转悠转悠。碰上掉进雪瓮里的狍子,一抓一个准儿,就像白捡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