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对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及等效电路及响应特性,了解运放及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了解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逻辑电路,触发器、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对前几种电路基础中所学习的简化电路进行模似,实验,学习对电路状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节点的参数…..
仅只是再看了一眼,李昊便叹了口气,这些名词与句子他无比的熟悉,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看到,也令他有了一种苍桑的感觉,仿佛讲台上那个七老八十,从某个院校退休后在技校里发挥着余热的老师用那已经有点含糊不清的话语讲着课….仅仅是这么几条,已经包含了三本大块头,三本书叠起来的厚度已经超过了五厘米,这三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他在技校里整整一年的课程….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是有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接触过了方方面面的东西的现在,经历多少次回过头来学,多少次融会贯通之后,他也不敢说完全学懂了这几本书,这里面的东西,枯燥,而且,从深处来想,其实也很复杂….
但是,李昊也觉得,在这一点上这个新老板的要求似乎也不是不讲道理,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他必然是要对这些最为基础的知识有所了解,这,不管是在学校上课时的老师要求,还是在招聘会的标牌上,某个技术职位下都会有要求….
虽然,这要求是有点多,但是,李昊毕竟是一个老工程师,这样的要求确实无可厚非,当然,这个无可厚非也就到此为止了,在看到下面,仅止是下那一大串的书名,李昊便感觉到了这个老板的不厚道。
与之前的那三门基础不一样的是,在这个同样归于基础类的课题名下列着一大串的书名,再加上书名之后的作者名,可谓是中外合壁,什么电磁学,什么拉扎维的射频微电子,就光光是射频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这一本书,就有国内和国外好几种版本….
这些书,大部分他听所未听,即便是有那么一点点印象的电磁学,他的印像也仅停留在那本毕业时还像新书一般,称斤卖都拿了好几毛钱的超级大块头课本,这里面细化的知识远比那三门基础更为枯燥,更加难学,而在中技的时候,老师根本就没有对这门功课有任何的要求,书本存在的目的似乎更是为了增加学生缴纳的书费而不是知识。
即便没怎么学过,李昊也很清楚,这一类下的每一门课展开来都是一套复杂的知识,哪怕是只精通了基中的一门,在遍地电子制造业的香洲也可以找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