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广告又想表达些什么呢?
三个看似不同却又有着几分相似的故事组成的广告片里,短短的三分钟时间内讲述了三个九岁十岁的小孩,因为命运的原故而不得不独立支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与其说他们是自强,还不如说是被迫,被生活所迫,被命运所迫,如果他们有着与其他小孩一样美满幸福的家庭,那么他们也应该会有与之相同的童年,一样会撒娇,一样会偷懒,然而,担负在他们弱小的肩膀上是那么沉重的责任。
如果没有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他们又能这样撑下去多久?那与年龄完全不符的生活重担就这样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还有精力与别的小孩一样去学习,去拼搏吗?即便他们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他们又有能力去读书吗?又有机会远离那个根本就离不开他们的家去读书吗?
如果没有了这些,那么他们的将来还会有希望吗?是不是在初中甚至只是小学毕业后就完全脱离学校,担起家庭的重担,而在那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里,在缺少了知识与拼搏的途径,甚至还缺少了与别人同样的拼搏机会之后,他们的将来能好好过下去吗?
广告片中花了近十秒的时间来展示那些城市里的小孩幸福的生活,那对片中三个小主人翁来说是多么远不可及的生活,是不是就是想告诉观众这么一个观点,他们与别的小孩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即便他们有多努力。多自强,也没有一点希望?
不对,广告片想要表现出的并不是这么消及的思想,制作者是一个大师,这么一部发人深省的广告的用意绝对不是这么肤浅....
林动再度陷入深思。
我们却一直在抱怨着,抱怨着家庭不和睦,抱怨小孩不听话,老婆不理解自己。抱怨工作进行得不顺心,下属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抱怨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抱怨税收太高福利太少,抱怨收入太少,开支太大,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抱怨生存压力,抱怨生活艰难....
而抱怨之后,我们又做了些什么?
也许找上几个老朋友倾诉倾诉,喝上几杯酒,或许在日记空间博客里记下不快的一笔,或许到风月场所发泄上一番。自称减压,再或者是什么都不做,日子在不满与抱怨中继续....
可是片中那三个孩子呢?他们在命运的逼迫下自强不息,即便是再重的担子,再苦的生活,他们也没有消及面对,他们的心中都抱着一份希望,或许期盼着家人能够好起来,或许期盼着自己的努力读书能让这个家庭过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