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这不但是我个人的喜好,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上的需要。
我:
“要说全明白的话也不确切,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吧。也许是在自我这个概念上,我们的理解有偏差。”
他:
“自我这个概念,是人因为习惯才造出来的。其实,我们从出生到死,都做不到从真正外在客观的视角来看自己,从我们的眼睛出发,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我们的手、脚、肚子、肩膀,或者其他的部位,然后我们就觉得应该有一个把这些部位统合起来的指挥家,那个指挥家,就叫做‘我’,但是那个指挥家真正的样貌,我们从来都没有看见。”
我:
“用照相机不行吗?”
他:
“呵呵,照相机拍出来的只是你的外相,照相机给不了主观的存在感,主观的存在感,只有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体会到。那是一种‘在’的感觉,而在的本质,是空。”
我:
“这又绕回来了。”
他:
“是啊,又绕回来了。之前在大学任职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些研究数学哲学的教授探讨过。他们提到过一个叫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概念,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了解,那个定理说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公理、命题都是不完备的,不管我们说什么话,提出什么思想,都会因为自我指涉而出现悖论。就像‘我在撒谎’这句话,我一说出来,就变成了矛盾话,因为这句话涉及到了我,而不是他人。”
我:
“自我指涉这个概念我知道一些,就是说不管什么话,只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往往就会出现悖论吧?著名的有理发师悖论,不过好像谈的有点远了。”
他:
“没有远。其实‘自我’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公理系统,那么‘自我’就是这个宇宙存在的悖论,是宇宙的矛盾所在。自我这种主观的感觉,是因为宇宙这个体系的漏洞而产生的一种存在感。”
我:
“所以你说的坐忘,忘记自我,就是为了突破这种自我的矛盾?”
他:
“呵呵,就是这样,你已经悟了三分。佛学家和数学家还有物理学家有很多的共通点,当年爱因斯坦研究了一辈子物理,当他了解了佛学之后,他也感叹,他说的那些概念,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有了。佛学的深奥,是无法想象的。”
我:
“如果大师您真有一天破了自我,那会怎么样?”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