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岛,是位于中国黄海海域中的一座方圆不过一平岛,在无边的大海中,可以说是再不起眼不过了。不过,在上个世纪里,为了黄渔岛的归属,朝鲜、韩国和中国可是没少扯皮,三国政府都认为其主权应当属于自己。当然了,现在看来,这个争执已经是全无意义。整个朝鲜半岛,如今除了靠向日本的那一端上有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然被日本人所占据外,其余的土地主权已经正式归属于中国。而那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迟早也会归于中国这样一来,中国就正式拥有了日本海的出海口。黄渔岛岛名的由来,是因为这里在过去,有着大量的黄鱼群,渔民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上岸休整,还可以在周边海域中捕捉黄鱼,收获一向十分丰厚。所以后来黄渔岛也成为了此岛的名称。
黄渔岛并不大,除去了近海的部分之外,岛上的平坦之地也不多,大多的倒是山地。换句话来说,它其实不过是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上端而已。岛上也并没有什么动物,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鸟。其余的就是因为渔民在此停靠时,偷偷上岸的鼠类。这些年来,又多了一些小型动物,这都是被人类或有意或无意地带到岛上的那些动物的后裔。但是没有人知道就是在这里,却盘踞着一条上古异种妖怪肥遗的后裔。
据《山海经山经》载:“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肥遗外貌如蛇,但同一个头部下却有两条身躯。可是这形象却与《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近似生物不同,在《西山经》中的记载为:“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此处的肥遗蛇却并非一两身,而是六足四翼。然而两相同之处是,每当此蛇出现时,附近封国甚至全国都会出现大旱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旱之兆
其实若是有古修行或说那些见多识广的修行们得知此事,就会告知他们两经所记载的均无差错,只不过《北山经》所记载的是肥遗地幼年期,而《西山经》所记载的却是肥遗的成熟期。至于出现肥遗即是大旱之年,却是有些牵强附会了。这只不过是因为肥遗天生属于火性妖兽,又是性情暴虐,一旦受到攻击,那即是不死不休的战斗。战斗过程中常常为因此而产生燎原之火。在古代,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和一望无边的草原,一旦生山火或草原大火,以当时人类的技术条件,是根本就无法扑灭的。而大火过后,万物都被焚化一空,传来传去,阴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