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低好几倍,而没能成功的就只有等第二年再来。运气好的成功了,运气不好的还要再等第三年。假如运气一直不好,到十八岁也没能定段,这五六年的时间就全白费了,再去上?习的最佳时期过了。进入社?在这大生满大街的时代,一个只有小历地人能找到什么象样的工作?不错,成为业余高手,教小孩子下棋也是一条出路,可是靠这个能挣多少钱?万一围棋不景气了,没那么多孩子下棋了怎么办?
就算运气很好,定段成功,成了职业棋手又能怎么样?
仔细看看国内各种比赛,能够出现在决赛舞台上的不就是那四五个人吗?再看看每三个月中国棋院公布的国内棋手等级分表,排名十位以后的棋手有几个是经常在各种棋战报道中出现?棋友沙龙里不是有知道内情地棋迷说,真正能靠打比赛过上好日子地棋手最多超不过二十个人,其他大多数人的正常收入其实也就和普通公司地白领差不多,甚至连普通白领都比不上。\\\\\
既然大多数人的收入和普通白领差不太多,那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地代价去争取这样的职位呢?无论如何,完成正常的业,进入一家普通的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白领的难度总比成为一名职业棋手小的多吧?而且,只要自已有本事,如果这家公司做的不顺心还可以跳到另一家公司去做,可职业棋手呢?难道中国还有第二家中国棋院吗?
的越多,担心的就越多,而担心的越多,的也就更多,好象从山顶滚落的一个小雪团,本身或许不是很大,但滚着滚着就变成了一个大雪球。
如果是别人的孩子,丁立梅可以大谈素质教育,唯能力论,竞争论,但王一飞不是别人的孩子,而是她自已的亲生儿子,她怎么可能唱着高调,看着自已的儿子走向一条注定不平坦的人生道路呢?
口号可以随便喊,但事情却不能随便做。人一生只有一个青春时期,过去了就不再有,丁立梅不用自已儿子的前途去验证素质教育论的正确,因为,她只有一个儿子。
所以,她的法是希望王一飞好好上,以后考上一家好的大,等拿到大凭以后,进公司就进公司,下棋的话,北京那么多家棋社,以他在棋上的实力还愁找不到地方?
对于丁立梅的法,王国立并不是很赞同,也许是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上的不同,他虽然也很关心王一飞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否顺畅,但他觉得路是人走出来的,顺利的人生固然是一种幸运,但崎岖的人生难道不也是一种财富吗?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帆风顺的人生造就的只是温室里的花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