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明知道无效的努力(4 / 6)

春秋小领主 赤虎 5223 字 2021-06-10

武:“执政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我伯州犁怎敢不遵守您的命令,谨慎的对待这次媾和谈判。”

直起腰来,在伍举的目瞪口呆中,伯州犁用一个晋国人的身份,不见外的感慨:“我真羡慕赵氏能够拥有程罂与公孙杵臼这两个家臣,我也真羡慕能够重用程罂与公孙杵臼的赵庄主(指赵武的父亲赵朔)。我听说武子曾经夸耀伯乐,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赵庄主就是伯乐啊,他于贫寒之中简拔程罂与公孙杵臼,才埋下了赵氏重新崛起的种子。”

慨叹良久,频频叹息之后,曾经是晋国著名贤人的伯州犁悠然神往:“程罂与公孙杵臼,该是什么样的才能啊,一个慷慨赴死,引开周围仇视的目光;一个忍辱负重,教导赵氏继承人多年,枉费我在晋国享有贤人的名声多年,但面对程罂与公孙杵臼的往事,简直的羞愧抬不起头来。”

不只伯州犁在程罂与公孙杵臼面前抬不起头来,其后两千五百年历史中,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两位忠义之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这两个人简直像一座丰碑,让后人无法超越,无法仰视。

伍举在一旁惊叹良久,也感慨说:“公平、公正!程罂是怎么想到了这一点?精辟啊。没有了‘公平公正’存在的世界,谁还有奋斗努力的心思?我当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公正的待遇,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曾经想离国而去,但现在我虽然回来了,可我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了吗?”

伯州犁与伍举惊叹不已。他们确实应该惊叹,赵武说的这番话不是他自己的智慧,是整个西方历史学家数百年的集体努力。在“马太效应”提出之后,整个西方历史学家都在思考历史上的强国是如何衰落下去的,他们明明占有了弱者一切的利益,但他们却依旧被其它人取代……

历史学家最终得出了结论:当社会失去了公平,以至于各阶层可是板结,当官的永远是“官二代”,发财的永远是“富二代”,社会资源都被瓜分、划分好势力范围禁止庶民进入,于是“穷二代”只能继续做“穷三代”,庶民的努力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此,国中人才开始用脚投票——“楚才晋用”,强者,理所当然衰落下去了。

而所谓公平的机会,大约说的是“契约精神”,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按劳付酬——每个人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而不是“说你能行,你就能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楚国的状况就是后者。面对赵武掀起的社会改革浪潮,楚国在生存竞争中逐渐落后了。而随着时间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