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着玉璧下拜,他就是上天择立的新君,我绝不敢违背!”
随后,共王与自己的宠妃巴姬秘密将玉璧埋在祖庙的大厅之下,让五个孩子斋戒后依次进来叩拜列祖列宗。结果,第一个叩拜的长子昭两脚正跨在玉璧上——称之为“跨璧”;公子围的肘压到玉璧——称之为“肘璧”;公子比、皙两人都离得较远,公子弃疾年龄最小,让人抱着下拜,两拜都压在玉璧的纽(用以穿绳的小孔)上。
这样一来,弃疾算是最符合“当璧”的条件,但是又太小了,共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立了年长的昭,也就是后来的楚康王。这样以来,共王算是自己发了誓又违背了誓言,而这个誓愿早已是尽人皆知,所以有人当时就认为楚国会出乱子,大臣(斗)韦龟就很信神的选择,并嘱咐自己的儿子曼成然日后紧跟弃疾。
现在,如果“跨璧”的楚康王死了,而“肘璧”的公子围,和“当璧”的公子弃疾还在,这两个人谁能继任楚王的位置,真的很难说。
赵武点点头:“公子围我们接触过,这是一位爱占小便宜,胆怯,而且意志不坚定的人,他喜欢虚张声势,可是真要遇到强硬者,公子围屈服的很快。此人色厉内荏,非常注重面子上的工夫——比现在的楚王还要注重面子。
如果我们严厉的压迫他,公子围会很快屈服,他会用晋国语言向我晋国讨好卖乖。但为了维护楚国的面子,他转过脸去,会用楚国的语言告诉楚国人,我们又扇了晋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哪怕实际情况是,他刚才被我们晋国扇了耳光,而且天天被我们晋国扇了耳光,他也要告诉楚国人,其实他是又扇晋国人的耳光。
我最不担心公子围上台,这样一位色厉内荏的人登台之后,只会对外屈服,对内残暴……但是公子弃疾这个人我不熟悉,有谁能告诉我弃疾的性格吗?”
宋国左师向戎摇头,他无法回答。此时,郑国的子产也在场,他刚刚护送一批战利品回国,但因为前线利润大,他马上又屁颠屁颠的,马不停蹄的赶过来,这会儿,刚好参加这场宴会的子产,目光一闪,微笑着回答:“下一任楚王,无论是公子围还是公子弃疾都无法上位,继任者只能是现任楚王的嫡长子。”
赵武对楚国的历史并不清楚,他好奇的问:“为什么会这样?”
子产冷笑的回答:“元帅记得吴国上任国君约定的传位顺序吗?吴国在与楚国的争霸当中,为了保持优势,只好让成年的公子继任君位,为此,前任的吴君确立了‘兄终弟及’的传位规则,吴国四公子季札的两位兄长都做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