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沈国国君派遣人刺杀赵武,为了表示惩罚,晋国决定将沈国国君押往新田城,择地安置。
当时,各国统帅接到这个消息,表情各异,许多人甚至不相信晋国人找的这个理由,其中也包括晏婴与子产。这两人私下里交流的时候,晏婴说的很不客气:“晋国人也太霸道了,你想占领沈国,你就直说嘛,何必找这样拙劣的借口。”
子产终究跟晋国走的近一点,他虽然不相信晋国人的理由,但还是忠厚地指出:“武子以前说过一个战略缓冲带的理论,晋国人在三城之地设立自己的‘武城’,自然要把眼前那些碍眼的小国清剿干净……不过,你说得对,元帅这次找的理由确实牵强,那沈君疯了吗?面对各国联军,他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居然还要派人刺杀,拼死去撩拨晋国这只老虎?
其实,‘搬迁’,这个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咱是为了社会和谐,沈国日日面对楚国,既然他投降了,为了防止今后楚国人报复他,让他‘搬迁’到别的地方,便足以安慰其他小国了,何必拿出‘刺杀’的借口呢。”
晏婴微笑地指出:“怕是想吞并沈国的人口吧。”
子产深以为然。
此刻,听到中行吴谈起刺杀武器,晏婴终于相信晋国人的话了。他问完中行吴,扫了一眼旁边的子产,发现子产也是聚精会神。此外,周天王派来的代表单靖公也显得毫不知情,他憨憨地追问:“什么武器?”
中行吴这才发觉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件武器是一个秘密,赵武对他表露出的兴趣超过了以往,而且事后严厉封锁消息,现在他一时口误,把这消息捅了出来,实在不应该啊。
赵武警告性的瞪了中行吴一眼,轻描淡写地回答:“那是一件可以连发的武器,不过它的射程只有七八米,威力并不大。然而,七八米的距离似乎足够了——双脚各迈一步称之为‘步’,单脚走一次称之为‘跬’。我听说刺客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十步之内,血溅当场。七八米的距离恰好十步,正是刺客刺杀的最佳距离。
如果在这件武器射出的箭上再涂一点毒物,这武器绝对是一件人间至凶之器……可惜我的武士们在抓捕刺客的时候,损坏了弩弓,事后我虽然召集了工匠进行复原,但可惜那件武器太精密了,至今我们还摸不着头绪。”
古人左右脚各迈一次为“一步”,单脚迈一次被称为“跬(kui)步”,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出于荀子《劝学》。
中行吴低下了脑袋,他明明看到英触砍断的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