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时代,大家都彬彬有礼,这个掠夺不是自己动手,需要屈服者自动献出。献出的俘虏以家庭为单位,平均每家约七口人,当然,既然称之为“家”,那么它就不是毫无用处的老弱病残,其中的家庭单位必须拥有一名青壮劳力,一名技术工人,以及一名育龄妇女……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俘虏是任由胜利者挑选的。如果胜利者不满意家庭成员的素质,屈服者必须重新更换。
《侯马盟誓》就是因为原先许诺分配给赵氏家族的“卫贡三百家”,被邯郸氏家族侵占,其他家族支持邯郸氏对赵氏的削弱行动,使得赵鞅集合家族所有力量,打算与全晋国的力量拼死一搏,以捍卫赵氏本家族利益,这才有了中国首份“封建到武士阶层”的誓约。
晏婴并不在乎献出多少仆人,也并不在乎把城里谁家变为仆人。当时的封建卿大夫没有现代人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看来,战败后献出高素质老百姓,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统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唐宋灭亡——大唐大宋仕女、王公贵族的娇娇女,在入侵者兵临城下的时候,照样一根绳子捆了去讨好侵略者。
晏婴在意的是,赵武提出的数目太庞大——卫贡三百家的丢失,就已经使得赵鞅要集合家族所有力量,甚至要武装到仆人,进行拼死一搏。而这次,韩起开出的条件是三千家献俘,赵武还觉得数量不够,需要加上一成。
只听赵武补充:“赵氏、韩氏为这场战争拼尽了余力,多年的弓箭积蓄消耗一空,我们从去年九月战斗至今,你我两家至少各自需要一千家俘虏,鲁国、卫国、许国各自需要五百家。我们还要献给国君一千五百家,让国君分配给功臣……齐国献出五千家战俘吧。”
晏婴很愤怒、很不甘,但赵武刚才残暴的谈到了一个词“火”,此前赵武只是焚烧城门,现在他特意谈到井水问题,而且**裸的威胁焚城……晏婴可不认为赵武只是空口威胁。
稍作停顿后,晏婴重重的点了点头——这一刻,他一下子苍老了十多岁。
主要问题谈妥了,剩下都是细枝末节了,韩起接着叙说齐国所要付出的代价:“礼乐若干……织工多少人……旌夏(羽毛装饰的旗帜)多少面……”
齐国只要求喘息,所以面对晋国苛刻的条件,晏婴咬牙一一点头。
韩起盘点完战利品,又与晏婴敲定了每年的征税额度,赵武插话:“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把卫国、鲁国、许国的**请进来,商议这几个国家与齐国的边界划分了。”
齐国唯一能争取的只有这点了——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