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人押送,他们的秩序井然,而且还自愿给我们背负行李——主上,这都是我田苏的功劳啊。”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算田苏的功劳。在赵武实施租庸制后,仆人制已逐渐趋于崩溃。仆人主们还在拼死坚持,但随后,大规模的仆人暴乱(教科书上说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迫使列国贵族不得不相继采用租庸制,以缓和彼此矛盾。而春秋的终结正源于租庸制——列国国君坚持“传统”,用纯粹仆人制管辖直属领地,但他们下面的贵族领主没那么多顾忌,纷纷改制成“租庸制”,于是,在列国仆人眼中,贵族领主比国君更受尊重。紧接着,君权衰落造成“三家分晋”,贵族们的权威超越国君。由此,历史进入乱纷纷的战国时代。在这个时代,谁的拳头大谁的话语权重,春秋礼仪与秩序被彻底摈弃……
楚国郑国战俘对赵氏的服从,是源于租庸制、承包制的威力。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他们自觉自愿地追随赵氏武士北上,并诚心诚意地接受霸主国先进文明的管束。这一切确实与田苏无关,它全出于赵武的努力——但……
但赵武作为封建领主,他必须肯定家臣对工作的热情,以及急于表现的**。所以,他点头说:“没错,这全是田苏的功劳!论起来,制定家族发展大方向,规划具体操作细则(指规章制度),齐策最擅长,所以韩氏找齐策去制定与规划韩氏发展细则。但论到玩弄人心,策划对敌策略,还要看田苏的。田苏这次做的不错啊(施展阴谋诡计全无春秋人的禁忌,我喜欢)!”
在轻松地闲聊当中,赵氏武士一路轻松地返回国都——不料,在国都门下,元帅荀罂却禁止赵氏穿越棘门。
不穿越棘门,意味着赵氏领主武装不能解散,同时,也意味着赵氏还将继续作战——为国作战。
赵武怒了,他暴跳如雷地冲入新田城,冲入元帅府……荀罂一见赵武,劈头就说:“我记得你说:追击楚军的时候,曾遇到楚国国内派来的援军。楚王得到救援后,不再退却,相反,跟你对峙起来。你看到楚王军队多,不能力敌,因此缓缓而退……?!”
“什么?”赵武惊诧莫名,稍停,他醒悟:“楚王难道没逃回国——他带领援军上来了?”
“没错,你退却后,楚王赶到临敌逃遁过于羞耻,这样回国没法跟楚国列祖列宗交代,就在你从虎牢回军时,楚王补充了粮草,带领楚军又逼了上来——据说,他已经从郑国获得了你丢弃的那些攻城器械,看楚军的气势,他们是打算攻陷虎牢,来出一口恶气。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