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步……如此巨城,靠赵武三个标准师的兵力是围不住的,加上韩起的三个整编弓兵师,也远远不够。
对赵武的忧虑,韩起咧嘴微笑:“武子莫急,这是一场世界大战。虽然我们晋国人向来号令森严,动员迅速,但依然用了四个月才出兵。这次我们动员全部的属国参战,国君定的开战时间在明年。就这样,元帅还一直说国君过度乐观——我们能在明年年末完成全部兵力集结,已经不错了。
再说,我们不是来屠杀的,屠杀对我们毫无收获,我们要的是征服,我们需要郑国缴纳征税,对我们的命令表示服从,所以我们无需困死郑国人。咱们不妨围三阙一,如果你觉得兵力充足,我们就包围他三面城门,留下一个城门让他们出城打柴,以及采购粮食。但如果你觉得我们兵力不充足的话,能堵住他一个城门也行。
我们要的是缴纳征税与屈服,郑国的百姓将来还是我们征税的对象,所以,我们只让他们感觉恐惧就行。”
赵武终究不是古代人,做事过于急切了。其实,古代战争似乎都是慢节奏,据说,貌似精彩的赤壁大战,前后持续了十一年。光是双方沿江对峙,就持续了三年。而这一切,在三国演义中却一笔带过……
于是,赵武的大军——不,应该是赵氏“小军”,堵在郑国国都门口,陷入了一场静坐式战争,或者也可以说是场“谩骂式战争”,许国人天天在郑国国门边上,展示自己典型春秋式骂战,而郑国人打死不出头。
黔驴技穷的晋国人继续挑衅——天天谩骂似乎过于乏味,晋人开始在郑国国门下组织各种球赛:一群人整天光着膀子在城下嬉戏,另一群人枕戈待旦、全副武装观赏着前者游戏。对此,郑国人争锋相对——郑兵坐在城头,冲嚣张地在城下打球的晋军嚣张地喝彩,并为他们每一粒进球鼓掌……
这时,战争的节奏缓慢下来,北方,晋国人忙着筹集兵力;南方,楚国人也似乎竭尽所能调兵遣将——楚王当月虽然渡过颖水,在武昌城驻扎下来,但因为兵力不足,没有立即动身前往郑国边境的“武城”。
同一时间,秦国也在紧张的调拨兵力……
赵武在郑国国都门前谩骂了三个月,玩耍了三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元帅荀罂才调来晋国上军替换赵武——韩起是上军佐,上军来换防,意味着他必须归建,也就是说,韩起必须继续在郑国国门前谩骂,而赵武可以撤回休整了。
此时,魏绛也归建了,重新回到新军的魏绛神态轻松:“小活儿,元帅命令我们新军继续管理全军后勤,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