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慢慢北上,路上还有闲情视察各地的春耕情况,以及筑路队的进展。
三月底,赵氏与魏氏的军队在通城合流了,如此,新军算是整装完毕——虽然新军整装完毕,但依旧是半支军队。不过,新军的主将、副将却没有半支军队的觉悟……赵武与魏绛站在通城校场,魏绛满意的看着自己的队伍,频频点头:“咱这支队伍拉出去,即使跟楚国半个国家的军队打一场,虽然不能保证胜利,但总不至于落荒而逃吧。”
魏绛说这话,是因为魏家知道赵武的习惯,他们拉出来的军队也都是甲士。魏氏本来就以制作盔甲著名,这个家族拥有的甲士数量比国君还多。现在他们拼尽余力,也是凑出了一千五百重装甲士,不过他们甲士的铠甲质量明显比不上赵氏。
然而这也足够了,晋国是霸主国,数百年积累下,前任国君晋厉公去世的时候,手头只有八百甲士,所以,新军总数达四千五百人的纯甲士部队,是一股足以屠灭小国的力量。
韩起在旁边点头赞同。魏绛看了看赵氏的军队,又哀叹:“落伍了,落伍了。原先我魏氏的甲士称雄列国,但如今,我们在本国都比上赵氏了。小武,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在通城汇合吗?”
赵武人面前只会装憨厚:“嗯,只有这里你我两家的领地相临,不是这里,还会是哪里?”
魏绛摇头:“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想当初鄢陵大战,只有士燮看到了晋国政治上的忧患,果然,其后不久,国君被杀了。晋国动荡。冲入楚营时我们其他人只顾庆祝,谁也没发现,我们当中还有一人也是清醒的,就是你!你小武在别人狂吃楚国稻米的时候,悄悄地给自己留下了稻种。
后来我们寡君被杀,国内乱成一团,各家族人人自危,你小武却在悄悄的种大米。如今效果呈现了,大家都在饿肚子,只有你家武士,肚子里塞饱了鸡鸭与大米。一点未曾挨饿——士燮得智慧人人都知道,在我看来,你的聪明不下于士燮。你俩的区别在于:士燮把话说出来了,你只做不说。”
在封建时代,每个人的领域划分的很明确。魏绛张口评论赵武的财产问题,这是越界行为,很不恭敬。但魏绛向来有智者之名,他这么说,肯定是因为逼急了。
韩起插话缓和气氛:“你魏家在通城与赵氏毗邻而居,我听说你这是向国君特地要求的,是不是想学赵氏的种稻技术,想学就说嘛,以小武跟魏家盟友的关系,怎会不告诉你。”
魏绛不客气:“我也在琢磨,按说我魏家与赵氏、韩氏关系也不错,怎么赵氏支援韩氏,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