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们在渡河时并没有穿铠甲,等完成渡河后,他们脱去身上湿透的衣服,由辅兵帮忙换上干衣。重骑兵先穿上一层皮甲,而后罩上青铜锻造的板式甲。轻骑兵则一副简单的胸甲,一顶皮盔,左手一副小盾,右手一柄弯刀。
辅兵们给战马披上铠甲,披挂铠甲的战马属于冲锋马,此时,重骑兵胯下还骑着行走马,等完成披甲后,一名辅兵牵着披好铠甲的冲锋马尾随重骑兵前进,而披挂了全副铠甲的重骑兵则骑着行走马尽量让自己靠近敌军营寨。
戎人已经看见这支队伍了,此时,正面营地喧哗一片,三名致师的戎人士兵已经在左岸站住了脚,他们在赵兵特意腾出的空地上耀武扬威,受这三名戎人士兵感染,许多戎人也骑着马奔过河岸,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随着渡河的戎人越来越多,敌方似乎已经形成了反击态势。
赵武带来的骑兵人数少,两千名骑兵再加一千名辅兵,在戎人庞大的营寨面前显得有点孤零零。此时,重骑兵开始在辅兵的搀扶下跳下“行走马”,转而爬上“冲锋马”。与此同时,轻骑兵开始在重骑兵列阵前方奔驰,不停的用弓箭阻止戎人士兵接近。
戎人士兵发一声喊,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冲出戎人营寨,冲赵武这支队伍赶来。
此时,所有的重骑兵已经爬上了自己的战马,第一名重骑兵从辅兵手里接过五米多长的长枪,枪杆笔直的竖往空中,稍后,第二名重骑兵的冲锋马被人牵着,在间距第一名重骑兵一米的左侧排列好。
不久,越来越多的重骑兵进入队列,形成一道攻击阵线。
赵武的轻骑兵在后撤,以让出冲锋路线。那些伺候完重骑兵的辅兵们拿着弓弩跑上前来,用弓弩阻击着戎人士兵,而戎人士兵果然如师偃所猜测的那样,冲击到赵兵阵线前不远处,便跳下自己的战马,随着一声口哨,戎人的战马温顺的跪倒在地,用身体掩护着后方的戎人……
比射程,赵武的辅兵们不害怕,这些辅兵当中,有许多人也是步战中的佼佼者,他们用晋人士兵特有的那种不慌不忙的态度,一下一下的射击着,仿佛在与戎人士兵比射术、比准确度、比弓箭射程。
在双方弓箭的对抗过程中,撤回的轻骑兵已跳下了自己的战马。那些战马因为频繁的奔驰而疲惫不堪。轻骑兵们换下疲惫的战马,换了重骑兵留下的骑乘马——这些战马之前只是驮着人行走,没有过度奔驰,经过这阵子休息,马力已经恢复。
赵武举起了牛角号,奋力吹出一长一短两声号音。
顿时,中军的师偃用牛角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