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懒散的感觉,相反,那种缓慢的推进如泰山压顶一般,带着不可阻挡的凝重;这种迟缓仿佛钝刀子割肉一样,长时间的折磨着郑军的神经,令他们不能呼吸,心脏狂跳。
傲慢的晋国人带着大国士兵特有的骄傲,用猫戏老鼠的心情一步步缓慢逼近着郑**队……
春秋时的战争进入到晋楚争霸的时候,战争的手段似乎陷入了平静。自从“曹刿论战”之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成了各**队的共识,于是各国开始研究后发制人的战术。目前,这种战术似乎很成功,从而导致战争进程变得无限漫长——郑国人这次也打算照搬。
春秋时都是用战车交战,宽大笨重的战车对道路状况要求很高,于是各国研究出先用屯车阻碍敌方战车突击,迫使敌方攻击部队不得不在箭雨下挑开屯车组成的堡垒,打开供战车驰骋的缝隙——这有点类似近代的堑壕战发明后,使得冲锋成为一场绞肉机之战。
因为这种有效地防守反击战术发明,此后,各国诸侯作战时,谁先发动进攻,就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
在此当中,各国也研究出种种突击办法,比如鄢陵之战中,魏锜凭借个人的勇猛冲击对方的防线;比如三郤的新军操练出一种波浪式的花样进攻方式,等等。
但种种进攻方法,在屯车组成的阵线前,却像是步兵遭遇了堑壕一样,显得收效极微……
晋军士兵依旧走的不慌不忙,在头彻严密的塔盾盾墙之后,是两千韩氏弓兵组成的队伍,他们背着长弓,不停的将手放到身边的小炭炉上烘烤着,并灵活的活动着手指。在这些弓兵的身后,一左一右的尾随着两名身穿柳条甲的仆兵,左边的仆兵抱着装满箭的箭壶,右边的仆兵用长杆挑着炭火通红的小炭炉。
“嗖”的一声,郑军发箭了,他们射出的是单一箭,这支箭不是用来警告的,而是为了测试弓箭的射程。而郑军射出的那几支箭,就是在测量弓箭的射程,一旦新军进入射程之内,郑军便会用远程猛击打击冲锋中的晋军。
头排的魏兵对郑军射来的弓箭恍若未见,他们继续一步一盾的推进着,到了距离郑军射出的箭两三米远的地方,令狐颉举起了牛角号,吹出了一声悠长的号音,魏兵嘎然而止。
郑成公惊喜过望:“他们停止前进了,子罕,他们在我们的弓箭射程之外停止前进了,是想跟我们对峙到日落吗?”
子罕轻轻的摇摇头,他才一张嘴,晋军营地突然爆出一声“嗡”的响声,无数黑点从魏兵身后飞出,像漫天的蝗虫一样冲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