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钱,估计也就是讨小女孩喜欢的小玩意。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那些石头,不过,里面许多石头都没有打磨出来。下臣回头找一个玉匠,好好雕琢一番,主上可以带几块在身边,辟邪,或者送朋友。”
原来那些闪闪发亮的石头才是宝贝,它们就是春秋时代最流行的奢侈品:玉器。
赵武对玉器倒不怎么热心,他挠着头,思索着如何把织坊从娇娇手里夺回来……这个问题似乎难度高了点,等他走到城中的隶坊,还没有想出办法。
隶坊也叫隶舍,是专供奴隶居住的地方,周围有很高的院墙,院墙上站着警备的赵氏家丁。
赵武走入隶舍,招手叫过奴隶监管官员,吩咐:“我预先已经通知了你们,等我大婚的时候,要开释三千奴隶,开释的条件已经告诉你了,你都挑选出来了吗?”
赵武这一策略来源于管仲兴国六策的第二策与第四策,意思是宽松的刑罚,及时的奖励。赵城缺人,而满腹怨气的奴隶劳动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为了监管这些随时肯能暴动的奴隶,赵城不得不安排大量的监管人员,这使得赵城的人手愈发紧张。赵武今天来,就是给奴隶希望,让他们提高劳动效率的。
奴隶监工称之为“胥斤”,他这个胥姓跟晋国著名的卿大夫“胥氏”没有关系,这个胥意思是小官吏。
胥斤笑,回答:“家主慈悲,额外给他们开恩,这消息已经传达遍了,人选前几天也已经确定了,请主上过目。”
赵武接过名册,看也没看:“人数太多,我一个个见恐怕来不及,让他们以百人一队,过来见我。”
记录奴隶身份的东西叫“丹书”,是用红色朱砂记录在竹简上。这些丹书被武士们抱着,堆放在赵武脚下,奴隶们以一百人为一队,走到赵武面前叩头,而后赵武指挥官吏给他们发放丹书,意思是:从今往后他们不是奴隶了,是自由人。
丹书拿到手后,许多奴隶激动的将那根竹简折断,也有奴隶小心翼翼的将它们保存好,而后那些奴隶不约而同的重新归倒在赵武脚下,感激不尽的说一些效忠的话。
奴隶们一批批如流水般涌上,丹书拿到手后,他们会被官员领到另一个角落里,由官员给他们发放自由民身份的证书,然后他们又会转到下一位官员的手里,这位官员将领他们来到田野,来到分给他们的土地上,给他们分发农具,宣布他们成为公社的一员。
释奴工作进行完毕后,剩下的奴隶很激动,他们不停的窃窃私语,数万奴隶的私语汇成一股巨大的嗡嗡声,赵武站起来,举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