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春秋的官阶及官位(3 / 3)

春秋小领主 赤虎 2335 字 2021-06-10

夫的爵称(谷梁传·僖公四年:楚无大夫),爵位也不能世袭,只有军功才可以得爵。

楚国国家政制

早期的楚国设置莫敖一职,作为仅次於国君的执政官并统帅军队。楚武王时,另置大司马、左右司马等官,莫敖的权力与地位逐渐低落。楚武王五十一年,设置令尹,入则领政、出则统军。自此一直到楚国被秦国所灭,令尹一直是楚国的最高官职,兼有中原诸侯国相、将的权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亲族出任,非王族担任令尹的,可以考证的只有楚文王时的彭仲爽(申国平民),以及楚悼王时的吴起(魏国将军)两人而已。

位次令尹的,为左、右尹,再次为司马。左、右尹地位虽高,但在历史上未见有作为的,可能只是授予王族的荣誉职位。司马的权力范围很大,平时主管徵收军赋、武器保管、士卒训练等,兼管军事建筑事务,战时则作为令尹的助手领兵出征(令尹不出则司马为统帅)。

诗人屈原所担任的左徒一职也是非常高级的职务,与中原列国的司徒相当,主管人民田土、赋税、监督地方官行政,还兼有迎送其他诸侯国使节的职务,相当於现在的内政部长兼外交部长。

楚国的刑狱由司败掌管,与中原列国的司寇职务相同。楚国的邻国陈、唐等国主管刑狱的官员也称司败,可能是受楚国的影响。

楚国的太师是专门辅导王子的官职,与周朝的太师相差甚远。

诗人屈原任左徒之前出任三闾大夫。这是楚国特有的官职,主管昭、景、屈三个王族事务,与后世的宗令、宗正职务类似。

楚国时已经使用阉人充任后宫的仆役,负责管理这些阉人与后宫庶务的为司宫,也是阉人。

地方政制

楚国早期的地方政权为县,是各诸侯国中设县较早的国家。楚国的县官称县公,后改称县尹、县大夫。县有自己的军队,由县司马统领,战时并入国家军队。县官、县司马都由国君亲自任免。

战国中期,楚国也出现了郡的建制,多设置於边地,在县之上,由国君派遣武将镇守。楚国的郡守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务。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