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镇郦山村背靠山势险峻的郦山,因此而得名。郦山海拔不算太高,但紧挨着浩浩大江,为整个散花镇避免洪灾提供天然屏障,多年来此地在庇护下风调雨顺,加上郦山村常年绿树红影,又与外界交通不便,倒也不失为一处世外桃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郦山村山水秀丽,有着享不尽的山中珍禽野菇和一条通向江岸撒网打鱼的便利通道,所以村民们在扑面而来的经济浪潮中到没有一时头热蜂拥而去打工。
说是便利通道,实际上是先辈们在山中凿石开路、披荆斩棘的艰苦成果,要在山中攀爬辗转良久才能到达山的另一侧,体力不支者只能望洋兴叹。
凿郦山之石,嚼青山之味,饮滨江之水,乃郦山村村民三大快意之事。而另有一大快意之事,却并没有受到村民们的集体认同——从江中捞出浮尸。
本来以村民们的淳朴习气,在江边捕鱼或者玩乐之际,看到浮尸从身边漂移而过,肯定会心生恻隐,毫不犹豫地将浮尸打捞上岸。但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了:尸体的身份不明无法联系其亲人、腐烂了该如何处理……甚至有一次,某具尸体的数位亲属闻讯而来,不分青红皂白地诬蔑村民们是幕后凶手,强行要求赔偿巨额钱财。这是何等的荒谬绝伦,村民们一直对外洋洋自得的慈悲精神在当时被击得粉碎,幸亏后来有警方介入,才还村民们一个清白。
在这个深秋的某一日下午,村民何麻子站在砂砾上,刚从江中网了几尾鱼上来,偶然一远眺,就发现滔滔江水中顺流直下一个若隐若现的东西,本来没当一回事,但是在不远处网鱼的几个村民的惊呼引起了他的注意:“又是尸体?”“好像是个孩子!”
伙伴们大呼小叫挺过瘾,可就是没有任何反应,何麻子见此情况,就知道打捞尸体的事情已经伤透了他们的心,只能任其漂流,一切照旧。
但看到即将远去的尸体,何麻子想到是个小孩,一咬牙齿,几下把外衣脱了,抱起身边的救生轮胎就朝江里扑去。伙伴们听到动静,扭头看到何麻子下江捞尸了,都放下手里的捕鱼工具,飞奔过来,大声阻止道:“不要再做傻事了!”“水里冷,你快上来!”
何麻子置若罔闻,刚扑进水里的那种刺骨的寒意让他冷颤不止,但是既然决定好了,就该坚持下去,于是他紧挎轮胎,辨好方向,使劲踢动双腿,朝尸体快速游去。
村民们在岸边看到他的执拗举动,止不住的摇头叹气。直到何麻子把尸体牢牢地抓住后卖力返程,在接近岸边的时候,一伙人才努力地把皮肤早已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