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拉丁标语,下面的一句是:“Novus Ordo Seclorum”,翻译成英语是:“A New Order of the Ages”,再翻成中文是:“世界新秩序”。这是共济会的用语之一,这句拉丁文是在1782年才被发现和共济会有关的。代表的是新纪元的秩序,即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之后的新秩序,或者说是那个“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共济会在中国的发展史
鸦片战争后开始传播
1759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共济会成员登陆举行了集会,这是共
济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济会开设了在广州的英格兰总会辖下谊庐第407分会,当时仍以外籍人士为主。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涌入的外国商人和军队,共济会也在中国沿海依照通商条约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建立起来。最早在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其后在内陆城市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也出现了共济会分会。这些共济会会所分别由各国共济会总会建立,绝大多数来自由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德国、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以及后来的菲律宾共济会。
修建共济会会堂
1849年英国共济会授权在上海建立中国北方会所the Northern Lodge of China No. 570 EC,并在南京路上建造了上海第一座共济会建筑,1861年又在广东路建造了第二座建筑。此后英国共济会又分别在外滩、北京西路修建了共济会会堂。1949年3月18日,在菲律宾总会的赞助下,共济会所迁到了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现为上海中华医学会的办公楼)。大楼上面的六芒星纹饰,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这幢建筑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共济会”遗物。关于这幢楼房的来历和资料,不知什么原因,在已出版的各种各样介绍上海老建筑的书籍、报刊以及网络上都没有提到过,好像这幢大楼从来不存在似的。由于政局因素,1951年共济会上海组织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总会始在台湾复会。1955年10月28日经中华民国内政部核准成立。因为共济会在台湾非常低调,会员也未必知道他们的欧洲兄弟的历史。不过因为共济会是兄弟会,女生不得参加。目前台湾相继成立了11个分会组织,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会员鲜少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