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巨大体系。伏尔泰、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贝多芬、萨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牛顿、爱因斯坦……无数共济会会员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闪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
共济会的理神论明显继承了诺斯提教派的宗教思想(Gnosticism,基督教公开时期和基督教进行斗争的各种希腊化教派的总称,公元1世纪兴盛,4世纪因基督教压力而崩溃,剩余势力成为秘密宗教)。在隐蔽了将近1300年之后,天主教会再次面临强大的挑战,这令教廷十分恐惧。1738年,教皇克莱门斯12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违反者将被教会开除(共济会允许天主教徒入会,但并不积极鼓励),在18世纪后半叶教廷一直致力于打压共济会,至今双方的关系仍不怎么样。而除了诺斯提思想之外,共济会也包含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喀巴拉(犹太教隐秘哲学)、拉丁炼金术的诸多元素。
奉行上层路线,获王室的支持初期共济会名义上对志愿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当时只有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可以入会,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王室的垂青。从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开始,大贵族在共济会中占有一段时间的支配地位。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政策。15年后,等待终于有了结果:1737年3月5日,乔治二世的长子-皇储弗雷德里克?刘易斯在伦敦的“临时会所”加入共济会。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济会宪章》并且将新版宪章献给皇储。
虽然这位皇储死的太早,没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长子也就是乔治三世维护共济会的政治地位,这之后王室和共济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
参与西欧的政治和思想活动
共济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西欧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活动中,虽然初期共济会仍旧奉行严守内部秘密的规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书籍完全暴露了共济会内部的规定、活动内容甚至入会礼仪等细节。然而共济会也因此将活动更加公开化,会员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也更公开地进行慈善活动,会员的阶层也逐渐向中产阶级转化。现代的共济会除了内部各级别的接头暗语仍旧保密之外,其余活动基本全部公开。
英国共济会于1753年分裂为古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