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撒号机甲回收舱的甲板打开,露出被灯光照亮的内部,如同一只钢铁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一样。
甲板上一整排的电磁钳慢慢朝外面推出,通讯频道里面响起来卡莉少校的声音:“好了各位,这是你们第二十次训练降落,让我们看看还有谁对不准电磁钳。”
队伍的内部通讯频道里面立刻一片哀声载道。
即使只有他们一组三十多人在做降落训练,回收舱里面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把速度降下来。而真正战斗状态的话,这一块回收舱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收容一百五十个机甲。机甲都必须全速冲进回收舱,然后卡住收容用的电磁钳来帮助减速。
最开始几次学员们只有百分之二十能够在第一次着陆就卡住电磁钳,大部分如果没有能够抓住落点,就只能够重飞再返舰。
整个回收舱的有效着陆轨道只有一百米,如果他们在这一百米中不能够扣住电磁钳的话,剩下的距离不够电磁钳安全地将他们的速度降到收容范围之内。
塔拉撒号这一类水星级别的战舰主要是用作战斗人员的调配,尤其是大规模地派送或者回收轻型机甲。
舰上除了配置的主炮所必须的结构支持之外,其余的设计全部都是为了派送效率,也就是意味着没有像巡航舰上那样高性能和持久度的舱板。因为高热的尾焰会对这类舱板造成损伤,机甲被禁止在舱体内部开启主推进器,只允许使用二级推进器来调整他们的轨道。
在战舰外关闭主推进器后,机甲还是保持着相对战舰五十米每秒的速度,这是保证他们在对扣失败的情况下依旧有足够的速度可以从另一端飞离战舰,但同时也就是说他们着陆的窗口只有两秒左右,必须在那两秒钟之内卡住还没有餐盘大的电磁钳。
这绝对是所有学员的噩梦。
伊森每天晚上都会黑进主板里面看隔天的训练计划,为的就是提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安排战时降落训练。
最可怕的情形不是离舰重飞,大部分学员第一次降落都重飞了三到五次,危险的情况是学员与电磁钳部分对扣但是不足以安全回收,或者撞击到降落轨道甚至撞到其他机甲上。两者都会导致机甲的大幅降速,让它们一瞬间便成回收舱里的大型障碍物。这种情况下学员被允许开启主推进器以提速离舰,不然如果被后面的机甲撞上的话会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但是那一瞬的慌乱之中大部分学员下意识的反应是要立刻停下来,而不是加速离开战舰。所以一开始好几位教官都会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