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到京华。从今林壑堪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而叔愈《过涧上丈人陈恬故居诗》云:“北山去已远,南山去已近。驱车两山间,举策聊一问。昔有隐君子,出处颇矛盾。平生勇且刚,垂老畏而慎。”皆讥之也。后靖康间,以道亦起,而女第四娘适唐氏者,颇复诮其出焉。
长松之名,前世未有。以道居嵩少,叔易作诗求之云:“松上花兮松下根,食之年貌与松邻。君今既是松间客,采送衰翁亦可人。”以道答云:“长松不经黄帝手,小劚漫翻嵩室云。纵有何堪寄夫子,鼎头宝气自氤氲。”余亦和之云:“暂隐嵩高六六峰,未乘云气御飞龙。自餐白石求黄石,更采长松寄赤松。”
东坡称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仆居中陶,稼穑是力。秋夏之交,稍旱得雨,雨余徐步,清风猎猎,禾黍竞秀,濯尘埃而泛新绿,乃悟渊明之句善体物也。
白乐天有《西省北院新作小轩东通骑省与李常侍饮诗》。东坡为中书舍人,叹本省不得来往,谓执政曰:“说公应使简要道通,何必树篱插棘?”盖谓此也。大抵近世为禁太密,问人则疏。晁以道书杨大年《馆宿诗》示余曰:“严更初道争传鼓,下直朱门对掩关。夜半不闻宣室召,水沉香断漆书闲。”且云:“尝宿阁下矣,乃在司马门外,使人恨生身之晚,不得见太平之风也。”余因和其诗云:“翰林历历侵华盖,禁掖明明侍紫微。自昔词臣最清切,帝宸高拱借光辉。”
退之《双鸟诗》,或云谓佛、老,或云谓李、杜。东坡《李太白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乃知谓李、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