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天下第一家(2 / 3)

祖师爷,无论朝廷如何更迭换代,与帝同治天下的儒生不会改变,治国理念皆出自于孔圣理念,孔府也因此得到历代朝廷册封,即便是那外藩蛮夷也不得不为了稳固统治,册封孔门嫡长世袭,故而有了“流水的朝廷,铁打的孔府”这等离谱说法。

但是,在历朝历代建帝王当中,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最彻底的贫困农民,他建立大明之后后,从骨子里就对文人表现出不屑,甚至是仇恨。

而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孔圣的千年名望,还有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夸张吹捧。

若是人人都将《论语》读得烂熟于心,岂不是人人都可称帝,人人都可治理江山?

故而在推翻元朝后,太祖高皇帝对《论语》极其不屑一顾,毕竟在他眼中,治国之事是他老朱家的事,与孔老二何干?

故而在太祖爷登基后不久,不顾一些朝臣的反对,下旨让当时已花甲之年且重病卧床已久的五十四代“衍圣公”孔克坚亲自来南京朝见自己。

衍圣公孔克坚以年老病弱为由向老朱请病假,派自己的儿子孔希学进京朝见朱元璋,奈何太祖爷不给面子,称疾则不可,孔克坚没办法,只得拖着病体赴京。

会见之后,太祖爷却对大臣们说:“衍圣公年事已高,身体还不好,我们就不要让他在朝为官了,并下令赐府宅一座,良马一匹,大米二十石”,然后便打发他告老还乡了。

回到曲阜没过多久,或许是因为太祖高皇帝的故意羞辱,这位衍圣公便病故离世,撒手人寰。

从那之后,明初的硕儒名士大多选择隐居山林,不愿步入仕途,而后洪武大帝的严苛**,更是佐证了他们这一理念。

即便而后洪武大帝为获取士林之心,多次下令修缮孔庙,并不断拔高衍圣公地位,却是再也难以挽回天下士子对他的恶劣印象。

待到新帝即位,建文改元,文人地位得到空前拔高,大明文教昌盛繁荣,新代衍圣公孔讷也得以袭封爵位,事情似乎回到了孔府希冀的正轨之上。

奈何这位衍圣公等待了太久,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其嫡长子孔方鉴游走于各方势力,准备奠定自己新代衍圣公的地位。

朱檀顿了顿,沉思良久后,缓缓出言道:“士奇,你以为衍圣公府能经久不衰,世代藤黄,靠的到底是什么?”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杨士奇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天下儒生都会给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