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士奇出马(2 / 3)

行山东,抚军安民。”

“给他一道口谕,查清楚这些死士究竟出自何人何府,无论是谁,一定要给朕揪出来!”

待三宝太监走后,朱雄英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提及这死士,就不得不提及“义子”这种眼下大明朝野无比盛行的关系了,可以说是上至皇帝、文武官员以及宦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收养义子。

昔年元未明初,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狼烟四起,百姓客走他乡,流离绝所,出现了许多失去双亲的孩童。

太祖爷朱元璋在讨伐元朝过程中,陆续收养了二十多个因战火而失去双亲的孩童为义子,如黔国公沐英、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何文辉、神机营副将军平安等名将。

这些被太祖爷收养的义子,追随他南征北战,而后坐镇天下要害州府,为大明的建立与稳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太祖爷皇收养义子成性,导致官员收养义子的现象也十分流行,特别在卫所制度破坏之后。

军中收养义子是历朝历代惯有传统的社会现象,也是极为流行的,武官通过在写中收养年轻有为的人为义子来拉拢掌控军队,成为军队的核心力量。

太祖爷曾下今武官义子复性,并逐渐消灭军中收养义子的现象,用来扫除军队中义父子领兵的风气,使军队成为朝廷的军队而不是是武将的私兵,不过收效甚微。

文人士大夫则通过收养义子把持朝政,党同伐异,残害异己,如赫赫有名的权相严嵩,收了个义子赵文华,再加上亲儿子严世蕃,父子三人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霍乱朝纲。

就连宦官阉人都喜欢收一些聪明伶俐的小宦官当干儿子,作为投资栽培的对象,没卵子的他们只有借此防老养老。

收养义子对于大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明朝前期明太祖爷利用自己收养的义子攻打元朝鞑虏和元末各地军阀,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在大明中后期随着官员和宦官收养义子现象的流行,严重威胁了大明的社会稳定,加重了大明的政治腐败,更加快了大明灭亡的速度。

“下一道旨意,严禁官员权贵收养义子,定为律,犯者流放戍边,严惩之!”

半个时辰后,杨士奇捧着圣旨,满脸忧愁。

名义上他成了山东巡抚,地位堪比封疆大吏。

但这个差事,可不是个好差事啊!

因为新学领袖王绅正坚定地向着曲阜圣城游学而去,天下硕儒名士望风而动,纷纷动身赶往曲阜,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