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子的一封圣旨,一举将他们打懵了。
“浙东硕儒王袆崇位重禄之荣,高车驷马之饰,虽不及当时之权贵,然身没之后,彼绵澌尽腐灭而无遗,其节行之传,昭乎若星斗之揭,浩乎若江河之流;姓名之著,又俨如超世而登仙。”
“昔年苏武出使,廿年乃归,,表里纯忠,始终全书,后有王袆使滇,不屈而死,千载之下,又一苏武,高风义节,同贯天日,文养气充,文气相通。王袆之文,为巨观之文,王袆之气,为浩然之气!”
“王公为国家一统,慷慨不屈,殉国云南,文章节义,两者俱兼,千古不朽,英名永传,今追赠王公翰林学士、奉议大夫,赐谥号‘文节’,于乡里刻碑以记之!”
“吾辈儒生读圣贤书,欲以辅世翼教,楷模人伦,则文章、节义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数人,或数代不得一人,盖其难也,朕于文节公得以见之矣。”
这是一封追赠旨意,追赠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殉国云南的硕儒王袆!
一众儒臣得知消息后,默默地撕掉了手中的弹劾奏章,神情惶恐地呆愣在原地。
因为,这封追赠旨意,下得太不是时候了,太令人感到绝望了!
若是当今天子早早地下了这封追赠旨意,百官非但不会陷入绝望,反倒是为新天子借此机会弘扬儒学感到欣喜。
但偏偏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在王袆之子大肆宣扬异端邪说之时,当今天子突兀地下发了这道追赠旨意,背后的深意当真令人感到绝望。
大明这位新天子,这是在给王绅与他的燕京新学站台吗?
能够位列朝堂之上,没有一个纯粹的傻子,他们岂会看不出皇上这突如其来的一手,是在警告自己等人:王绅,朕看见了!
而见识深远之人,只要稍微往深处那么一想,便被吓得险些肝胆俱裂,脊背发凉。
王绅,原本为成都府教学,何时去往燕京的?
王绅,本为程朱大儒之子弟,为何要抛弃程朱,做出这等离经叛道之举?
王绅,论及经义才学,水平勉强称得上是名士,远远不及大儒的水平,他又是如何敢于抨击程朱,宣扬新学?
最为关键的是,为什么王绅与他的新学,出现在燕京?!
呵,燕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今天子昔年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燕京镇守了四年之久!
而正是那个时候,王绅离奇地从巴蜀消失不见,而后今日出现在燕京宣扬新学!
若将这一系列事件串联在一起,那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