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新学(2 / 3)

讨好自己的理由,直到听见了从慕容二兄弟口中说出来的那句话,解大头这才恍然大悟。

皇上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六部五寺,尽皆安插亲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正为亲政做好准备,等到明年改元建新,将会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故鼎新!

毕竟,当今天子,自幼便有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决心!

一想到这儿,十人顿时振奋不已。

建文年间,除去运气较好的夏元吉外,其余九人完全可以说是饱受无妄之灾,尽皆被逐出内阁不说,还悉数遭到了程度不同的贬斥,尤其是杨溥最惨,平白无故地受了两年牢狱之苦。

九人在建文年间,不是尸位素餐,便是游离在政治边缘,根本未曾得到过重用。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当时把持朝政之人乃是齐泰与方孝孺,这两个一心遵从古制,打造大同盛世的书呆子,他们九人又被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会被得到重用才怪!

好在齐泰与方孝孺终究是正经儒生,不同于那些党同伐异的阴险政客,否则别说得到重用,他们九人只怕早已魂归地府了,哪里还有如今扬眉吐气之日!

至于夏元吉则是十人之中年岁最大之人,洪武二十三年中举,因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深受太祖高皇帝器重,后升授为户部主事,干吏之名朝野皆知,如此方才幸免于难。

并且自建文元年,先帝便派遣夏原吉、暴昭等二十四人充任采访使,分巡天下,监察百官,惩处地方奸恶。

夏原吉作为钦差巡访福建一带,任内政治清明,百姓悦服,整个建文年间,一直都在外考察,未参与户部政务,更加不会对齐泰与方孝孺把持朝政造成威胁。

但十人皆是满腹经纶的贤才干吏,自幼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自然不愿如此碌碌无为地蹉跎一生!

而今得到了慕容二兄弟的出言提点,自然振奋到了极致,建文一朝所受到的排挤屈辱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诚然,掌握儒家学说固然重要,而以儒家思想修身养性乃至经国治世则更为重要。

毕竟儒学八目言明,从最初的“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再到“修身齐家”,都是为了最终的“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个儒生,除了熟读儒学经义,牢记先贤圣言,还要以儒家的道德规范、精神情操来要求自己,胸怀四海,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杨士奇、夏元吉等十人无一不是当世人杰,宰辅之才,自然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