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的重视程度,甚至整个朝廷都对此次会试重视无比。
通过此次会试,参考举子的经义策论,朝廷可以看出建文四载以来大力推行的文教政策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现在倒好了,因为堂下这些蠢货,此次会试不但起不到检验的效果,反倒是成为了大明建文朝第一大案,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本官问尔等,是何人指使尔等冲击贡院?又是何人告诉尔等此次会试有人舞弊?还不从实招来!”
这些个国子监生,都是与任伯安走得较近的同窗好友,而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北方士子,正因如此才会被单独提溜出来,作为从犯接受审讯。
主犯已经被耿璇一刀给剁了,但从犯却是高达三千之多,有些真相还是需要了解的,否则秦逵无数向天子交差,朝廷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刑部尚书的这一声暴喝,吓得一众监生身子一颤,尽皆惶恐不安地耷拉着脑袋,唯有一名北方士子嗫嚅回答道:“回禀大人,我等也是听信了任伯安的谗言,那些话都是从他口中说出,我等真是冤枉啊大人!”
“对啊大人,都是任伯安说的……”
“我们冤枉啊大人!”
“嘭”的一声巨响,秦逵一拍案桌,止住了这些监生的哭诉求饶,心中对其厌恶到了极点。
先前还高唱什么“仗义死节”、“舍生取义”,现在却又毫不犹豫地将罪责尽数推到死者任伯安的头上,这些监生的丑恶嘴脸实在是令人作呕!
所谓“风骨”,不过如此!
“本官再问尔等一遍,尔等为何会相信那任伯安的鬼话,认为有人在会试当中舞弊,如若今日说不清楚,休怪本官大刑伺候!”
听闻这位巨头准备动刑,一众士子更是慌了手脚,七嘴八舌地讲述出了原因。
秦逵耐着性子听完,这才明白与那会试古怪的录取结果有关,但下一名监生讲出的话语却是令他面色大变,惊惧到了极点!
“大人,那任伯安口称会试前三尽皆前往太子宫求学,这才得以名列前茅,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却比不过他们去太子宫一游,故而我等这才会义愤填膺……”
“住口!来人,把他们带下去,逐一审问!”
秦逵慌忙打断了这厮继续出言,勒令衙役将其带回了牢房审讯,自己却是呆坐在了主位之上。
三名北方士子,尽入太子宫求学,除此之外,会试无一北方士子上榜!
这……这是……南北士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