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建文二年(2 / 3)

,大明帝国从来都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帝国,那些武夫丘八们岂会坐以待毙?

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梅殷,翰林侍讲方孝孺三人共同构成了新帝朱标的决策中心。

本着用人不疑、疑问不用的君王精神,朱标在军国大事上面,更是完全放权给了方孝孺、齐泰、梅殷三位文人,这也导致建文改制得到了天下文人的鼎力支持和全盘期待。

但这一步却是无疑加速了朝堂之上文武相争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了党同倾轧!

朱标改制的第一步,便是更定官制!

他不但以文臣学士作为主要仕进对象,大开科举,从而相当提高了建文朝廷的整体文化素质,逐渐打造出一个“秀才朝廷”,还大力提高文臣地位、精减地方官制。

为此不少先帝时期设立的冗官冗员被一举淘汰,虽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却是彻底激发了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

朱标与方孝孺等人也不会想想,以太祖爷英明神武之姿,都对那些冗官冗员视而不见,那么他们自然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些个冗官冗员,不是旁人,正是昔年追随太祖爷征战天下过程中牺牲的大臣遗孤,靠着父兄荫庇而得到朝廷赐予的一官半职养家糊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朱标等人这一刀突兀地切了下去,却是无疑捅出了一个马蜂窝,反倒是将自己整得焦头烂额。

虽然那些功臣勋贵、军中大将不敢当面提出抗议,但这人心可是会变的啊!

比如征伐中南半岛的蓝玉大将军,在踏破暹罗国后,已经连破五国,功绩之高令人瞩目,但朝廷的封赏却是丝毫不见踪影。

若是小蓝蓝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索性来个养寇自重,成为中南半岛的无冕之王,朝廷又能耐他如何?

一方面大肆拔高文臣的地位,另一方面却极力镇压功臣武将。

朱标等人这么做下去,傻子都知道迟早是会出大事情的。

一想到这儿,朱雄英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心中忍不住有些动摇。

若是继续坐视下去,只怕文武官员将会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到那个时候朝廷政权可就彻底不稳了。

矛盾与隐患,将会不断加剧加深,直至碰上一根导火索,彻底炸死朱标这个蠢货以及他的秀才朝廷!

朱雄英很是难以理解,从最初太祖爷事必躬亲,大权独揽,极力压制企图攫取权力的文臣,到现在朱标竟然想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才是一个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