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无敌手铳(2 / 3)

明帝国俯首称臣,召集国内傣族勇士奋起反抗,致使大明王师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顽强抵抗。

由于暹罗北部地区的开发程度一直较低,即便水网密布,也没有足够面积的农垦区支撑大型城市。

故而任何实力充足的军队,都可以顺流攻击那些紧要的关卡和设防城镇,粮食产量的不足决定了这些关卡城镇驻军数量少得可怜,以致于傣族勇士拼死作战,也无法抵御大明王师继续南下。

当征西大军必须渡河之时,小蓝蓝则将大军分为几路同时进行,防止遭到对手可能的集中堵截,加之征西大军中有着数量众多的骑兵军团,所以行军进程并不轻松。

好在安南决战之后,鉴于中南半岛水网密布,康铎大元帅十分贴心地留下了百艘艨艟斗舰、海鹘走舸,加上大军征集调用的民间船只,大军的南征速度这才没有受到太大延缓。

沿途有很多中小城镇因为觉得抵抗无望而直接望风投降,对于大城王朝的百姓而言,他们从未想过大明帝国会大军入侵,所以对这场大战并没有多少应急准备,很多兵源还需要从国内四方的封建领和寺庙管辖区赶来集中,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以致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暹罗北部大片地区城镇便落入了明军之手。

而那些直接投降的城镇官员倒也为大城王朝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他们尽可能地在敌军抵达前疏散了本地居民,不让他们落入明军之手,成为替明军运输重型辎重的畜力苦工。

而后经过两个多月之久的拉锯与追逐,大明王师也逐渐逼近了暹罗国都大城府,即阿瑜陀耶城近畿地区。

大城府是而今泰国湾沿岸最大的贸易中心,乌通王利用海洋与河流的帮助,直接连通了南边的马六甲海峡与北边的云贵高原,打造出了一个繁华昌盛的贸易港口,为暹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财富。

正因如此,这座暹罗国都被誉为“不可战胜之城”,即便遭到长期围攻或突然袭击,依靠大城府内是大量的物资粮草,也完全可以坚持数年之久,这也是暹罗国主乌通王坚持在近畿腹地迎战的重要原因。

战局到了现在,双方的谋划已经十分明朗。

明军从北部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暹罗国都大城府,只要攻破了这座不可战胜之城,那么暹罗这个新兴小霸也就亡国了。

而暹罗方面的策略,则是放弃北部尚未开发的地区,不断拉长明军的物资供给线,而后准备倚仗大城府内海量的物资粮草,慢慢拖垮战线太长的明军侵略者,暗中积聚力量组建大军,与其发动决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