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无异于就是一个个的诸侯藩王啊!
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危害,从朱棣身上便可知一二,这便是帖木儿帝国潜藏的隐患之三!
这个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却暗藏了三个无法解决的隐患,等到枭雄帖木儿一死,诸子争位混战,将河中地区打了个稀巴烂,却是无人能够镇住局面,偌大的超级帝国立马四分五裂,各个地方势力开始崛起,中心实力地区河中也因此走向衰败,帖木儿家族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危险险境当中。
为了保护在可控范围内的地盘,帖木儿家族成员选择不断后退,不断放弃了一些失控地区,这些地区也因此被其他权贵控制,最终致使这个中亚霸主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现在挑起两大霸主的国运之战,打赢了于大明帝国益处不大,仅是校验了一下如今大明王师的战力如何,是否已达到这个世间强军之列。
即便大明帝国战胜了帖木儿帝国,也不可能出兵前去攻占他们的疆域,毕竟在土豆还未成功从草原上种出之前,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绝对不会同意太孙殿下“肆意妄为”!
打输了那真可就是哔了狗了,大明帝国现今大好形势瞬间逆转,甚至还会被枭雄帖木儿抓住时机,趁机大举入侵,试图恢复那个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帝国!
无论打赢打输,这场国运之战,对大明而言,都是一次重创,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只怕高达数以万计!
为了一个强权虚名,真的值得吗?
眺望着远处陷入火海的哈密战场,朱雄英一颗心沉进两难境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原本他打算屠了帖木儿的这两大军团,让这个枭雄吃一吃苦头,收起对大明帝国的轻视之心。
不过如此一来,双方这梁子可就真结大了啊,枭雄之所以是枭雄,便是基于他们那源源不断的强大野心!
史载这帖木儿一直以恢复大蒙古帝国为人生目标,甚至主动向大明帝国俯首称臣,只为了借助朝贡使团进入大明疆域刺探情报。
等他知道靖难之役爆发,这个枭雄便立即停止了向大明纳贡,并开始筹划出征中国事宜,在撒马尔罕以帝国大汗的名义召开蒙古诸王大朝会,商讨远征中国之事!
为了征服大明,这个王八犊子不知在暗中准备了多少年,进行了相当充分的后勤准备工作,足足征集了八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并准备了足够这八十万大军七年使用的粮草辎重。
永乐二年,这个王八犊子悍然发起东征,比较遗憾的是,这厮还未成功踏上大明疆域,便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