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的人也读书,像李白那种大诗人,也会仗剑走天下,杜甫不也曾经一身戎装?
张浚是个文臣,他至始至终就是个文臣,但文臣照样能够领兵打仗,照样能够被后人称为抗金名将,不输那中兴四将。“出将入相”这四个字,放在张浚身上,那是一点都没有‘浪’费,标准的很啊!
这几年,因为韩世忠和岳飞等将领的冒起,张浚自觉始终是二把刀,就从战场第一线撤下来,戴上了文官帽子,安安心心的提起笔杆子,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
照理说,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实在是不该轻易离开,但如今,福州那边的工作一切顺畅,张浚这个知州在不在岗并不重要,而朝廷之上能够有份量也有那个本事前往巴蜀说服刘的,的确是不多。
何以赵构不愿意安排岳飞又或者是那个张骏去呢?这其中也有秦侩的道理,他觉得,武将跟武将之间,若不是在战场想见,坐在一张酒桌上喝酒,就容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迅速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如今刘已经将韩世忠和十万大军哄走了,要是再将岳飞或者是张俊哄走一个,那朝廷还玩什么玩呢?
张浚如今是福州知州,安抚使,官衔不小但手中却没有兵马,即便是在刘那里发生什么变故,也不会有太大的干系。
正是因为秦侩分析的丝丝入理,赵构才立马准了,下旨招张浚即刻前往巴蜀,甚至于诏安的文书,都是另行送达德阳郡,随后就去履行诏安的程序。
木已成舟,朝臣对于诏安刘一事,也就只剩下拭目以待,要说秦侩心中同样忐忑,这件事情才刚刚办妥,当下又马不停蹄的怂恿赵构,将岳飞给调回来,会同张俊一道,赶赴长江南岸,抵挡金兀术的兵马。
因为前线军情接连告急,赵构也是火烧眉‘毛’抓不到姜,被秦侩催促的多了,终于还是点头同意,调岳飞和张俊前往迎击金兵。
就这几天时间里,巴蜀那边却是打的个不亦乐乎,岳云偕同张宪数次挑战金弹子,愣是凭借着背嵬军的勇猛和数量上的优势,将金弹子给打的步步后退reads;!
要论输赢为时过早,之所以岳云和张宪能够取得暂时的胜利,那是因为金弹子将自己麾下兵马都分散出去,拉长了战线导致如此结局,若是算总兵力,金弹子这边并不弱于岳家军,甚至还有胜出。
只不过金弹子此人也是心高气傲,见岳云和张宪都是小将,自己这个金国第一勇士,若是连这两个小屁孩都打不过,将来还有何颜面去见刘了?抵御岳家军,乃是刘‘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