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赵构和秦侩看来,这笔生意总的来说还是不算亏的。
当然,在完颜看来,金国也是不亏的。虽说名义上,是把伪齐国的土地送给南宋去了,但一旦南宋答应,那就等于是多了一个更大的伪齐国,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了,南宋这边摆平了,金国的大军就不用时时刻刻再向着南下作战,就可以回过头来,将西夏、‘蒙’古这些地方给摆平了,也就意味着国土的面积更大的,丰功伟绩啊,名留青史啊。
这当真是个双赢的事情,只要赵构这边签字,这份协议就生效了。
可偏偏南宋朝廷里,就是有那么多食古不化的人,不愿意接受金国的这番好意,不同意这个双赢的计划。
这其中,也就包括了南宋当朝宰相,赵鼎。
赵鼎,是坚决发对向金国称臣的,别说是称臣,在赵鼎看来,议和都是没有必要的!如今的南宋,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能耐的武将,比如韩世忠,比岳飞,还有吴阶等等,这些人已经成熟起来,各自独当一面。
凭借着江南地区的富庶,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将会逐渐的倾斜,直到南宋在整体国力上再度驾临于金国之上,到那个时候,不仅可以一雪前耻,还能直捣黄龙,将金国连根拔起,甚至一统天下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虽说如今南宋朝廷上小人众多,但愿意附和赵鼎这种想法的朝臣武将就更多了,他们紧密的围绕在赵鼎周围,以赵鼎为核心,坚决反对议和,反对签订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
可惜啊,家天下的体制,让赵鼎这些人徒呼奈何。
虽说赵鼎是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就是在他上面的那一个人,那个叫赵构的人,一声令下,赵鼎就不再是宰相了,他甚至连留在中央继续说话的权力都没有,直接被一纸诏书,流放到泉州,出任知府。
泉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稍微有些常识的人恐怕都听说过,泉州,就是后世的福建,邻近宝岛台湾的那个地方,基本上来说,当官当到泉州,就等同是被流放一样,只比直接流放到海南岛稍好一些,这辈子都没有指望了。
赵鼎在被赶出临安之时,仰天长哭,恭送他的官员百姓,在临安城‘门’外,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这两句诗,是赵鼎写给自己的,这是他被一贬再贬,从国之堂堂宰相,一直贬到吉阳军,秦侩仍旧不肯放过他,‘逼’不得已之下,赵鼎自己绝食自杀之前,给自己写的“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