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宏城起,平地雷 上.(2 / 4)

南宋军神 卷风 3092 字 2021-06-09

不奇怪,即便是已经手掌大权,但县令该做的事情,高进也不能含糊,这升堂问案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刘,也不能说让高进马上停止问案来跟他商议事情,也只能在偏厅里等着,闲来无聊,他顺口就从奉茶的衙役口中了解案情。其实这也是个极简单的案子,不过就是成都县西边的一个地主,状告佃农拖欠租子三年补缴,要求衙‘门’清欠而已。

要说,在高进的治理下,成都县乃至整个益州府,无论是治安还是其他方面,都远超南宋朝廷其他辖区,甚至就连天子脚下,靖宁程度也不过如是。倒不是说高进真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权力。

在高进的感觉里,益州府那就是他手掌心里的‘肉’,他即便不是益州府的土皇帝,至少也是丞相一级的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这样的感觉,他当然不会容许自己手掌里的‘肉’烂掉,坏掉,腐朽掉。

正因为如此,高进才能做到治下清廉,秉公执法。

对于案件的审理,刘并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代表的是军队,而不是衙‘门’,哪怕他可以左右高进的思想,但却不能去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所以他在听衙役介绍案情之后,就闭上眼睛,一言不发。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案件之中,刘却想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土地。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工具,人不能离开土地,一切行为都要在土地上完成,谁掌握了土地,谁就掌握了第二重要的资源人。

地主和佃农,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个体,这是一对在目前无法分化的矛盾,没有地主,佃农就找不到土地耕种,没有土地耕种,只会种地的人就失去了谋生的手段;反过来说,没有佃农,也就不存在地主,只因为地主绝不会自己去种地,自己种地的那就不是地主了。

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矛盾,其实也就是这个社会现阶段最重要的矛盾之一reads;。别看刘是个当兵的,但因为其工作是政委,而一个合格的政委,至少要经过相应的培训,社会科学和哲学培训,这是基础,以前只是刘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

而现在,当刘家庄的城池进入真正实施阶段时,就意味着刘的百年大计已经开始执行,也就到了需要刘考虑这些社会基础问题的时候了。

这个问题,过去刘也不是没有思考过,比如说,将来若是建成国家,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奴隶制度自然是不行的,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度已经被走在世界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